* B( y$ M3 \7 g- H5.39.217.76, J( E+ s: G2 V2 B; C$ j
【簡體版】【打印機版】
' k3 w3 f$ i6 G1 F4 _5.39.217.76( X5 c) K5 c }: ? L

9 n6 m0 x+ p( a. u E% K2 V 《中國青年報》沒有點名批評《環球時報》' Y* j: R i' D/ G' D$ N
& n5 w3 H; l q/ N5 j' ktvb now,tvbnow,bttvb《中國青年報》星期三(5日)在頭版發表署名文章,罕見地批評《環球時報》拿“愛國”當生意做。5.39.217.765 ?3 t6 Z* L& J5 A
6 {' Z. G. W+ z) a0 z2 K6 |#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章說,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到訪中國之日,有報紙社評直接稱她是“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
: |4 b( f) x8 F: b: i7 r% ~/ y5.39.217.761 v ~% H$ G% S+ T
《環球時報》在4日晚刊發了題為《希拉里,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一文。公仔箱論壇+ I, R3 E1 o) @$ i9 _( n. Z$ u
. D% m8 T" x$ G U T# }, h《中國青年報》不點名批評《環球時報》狹隘:為了自家那點兒零售量,拿“愛國”當媒體生意做。
+ j8 H0 C# z% _- | S3 `8 D5.39.217.76
! U% {' F! u# `" d6 N! n( l這篇文章署名徐百柯,題目是《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
1 L8 [& _8 \) n# |, m9 w( K3 L!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e) Z& h* F5 H3 f P' N公仔箱論壇《中國青年報》是共青團中央機關報紙,不清楚刊登這篇文章有何背景,但是針對《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提出的批評實屬罕見。! Q3 m+ h$ u% G( b
- W; f- d; y0 ^% [: P# K% H,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章稱,希拉里曾表示:“南太平洋足夠遼闊,可以容下美國和中國共存”,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訪美前接受《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時說過的話:“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的核心內容的高度一致性,這說明中美兩國的決策層在達成根本共識方面有了新的推進。然而遺憾的是,當中美雙方決策層已經開始以這樣一種新的言說方式進行溝通時,某些“建言者”卻還停留在陳舊的語境中。
% P9 ]1 X0 N' D) t3 ]8 c7 P: d; }5.39.217.76
/ W: z' [9 u1 v/ m# q5.39.217.76在評論“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一文時,《中國青年報》說,作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外交風格與我們有衝撞,某些言論“愣”甚至拙劣,這些都是事實,中國人可以不喜歡她。但中美決策層是否就“互疑”了呢?在問題的核心層面,國內一些戰略專家、評論者的種種意氣之論,恐怕並不成立。進而,成天把“霸權”、“主宰”、“圈套”、“野心”掛在嘴邊,難道就不是在強化互疑嗎?什麼叫“互”,一個巴掌拍不響,單方面的極端也難成氣候。tvb now,tvbnow,bttvb& E: J3 E; j( R/ h$ ~
5.39.217.76. L" p- Y L3 k& j6 I& s
《中國青年報》的文章還提到“中國學者致希拉里公開信:君子不成人之惡”。公開信也是刊登在環球網上的。
/ f# p1 B1 W) @( A% L. h) ?5.39.217.76公仔箱論壇7 a+ E. { V4 A
《中國青年報》指責這篇文章的言說方式,依舊屬於以鬥爭性詞彙進行描述、氣勢洶洶地給予譴責這樣的“革命語態”,其背後的對抗性心態顯而易見。
3 R& C R( z$ K% L+ J' f5.39.217.760 {. S' N/ I3 {0 w
該報說,解析那些逞勇鬥狠的話語,其背後邏輯,一是舊思維,二是新市場。舊思維根深蒂固,摒棄不易,但開放社會與開放心態乃是趨勢,理性的回歸大可以指望。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種狹隘:為了自家那點兒零售量或收視率,拿“愛國”當媒體生意做。近年來媒體市場的一個新動向是,先放狠話挑動公眾情緒,以此“培育”市場,再接連放狠話,來迎合這種被裹挾的情緒,收穫市場大賣。
# v$ u" Z+ q" F& q r" A. v(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L/ n0 r% f/ v* a$ w0 l" r3 Q& d5.39.217.76《中國青年報》最後說,“不管是報紙版面上,還是電視播出時段里,在公共輿論場中渲染對抗乃至戰爭情緒的,要麼是臆想的受虐狂,要麼就是利用商業民族主義來消費愛國。前者可悲,後者可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