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4-2-22 04:47 AM 編輯
; E1 t% U( E1 @, Q9 S. r5 m7 {5.39.217.765.39.217.76! I9 n) j {+ O) d1 s) E& L: M7 W# t
星港施政見高下 各有前因莫羨人5 H& p3 t N. r5 i
' B# s7 `( x( ^* |tvb now,tvbnow,bttvb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發表網誌,大讚新加坡近年發展蓬勃,除了大幅輸入外勞,還積極填海造地,成功突破人力及土地資源的局限,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值得香港人「留意」。那麼,新加坡政府昨日公布財政預算案,有沒有對港府帶來某些啟示呢?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曾俊華「留意」呢?
) ]# h" e: _3 Q6 [5 `: k公仔箱論壇5 p' a1 ]8 `/ C0 ^5 l2 [4 H, i
在預算案中,新加坡政府推出連串扶助基層的措施,其中單是針對人口老化問題就花了五百多億港元,涵蓋長者醫療、公積金等方面。反觀香港,即使庫房水浸,曾俊華也一直在呻窮,事先張揚預算案將會「減甜」,而且會逐步取消一次性紓困措施。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星港兩地的預算案也許沒有太多可比性,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兩地政府施政的優劣。
/ k& O3 c6 Y* x0 G7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j* H& K! a4 r! |; t) s1 F! X
作為兩個老競爭對手,香港和新加坡被形容為「雙城記」,兩者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和貧富懸殊等問題。然而兩地近年的發展卻是一快一慢,天差地別。曾俊華亦承認,在亞洲四小龍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新加坡,原因是新加坡過去十年大量輸入高中低層次的人才,現時有超過一百二十萬外來勞工,佔工作人口超過三分之一;此外,新加坡還大量填海造地,過去十年土地增加約三十平方公里。儘管曾俊華強調不能把這些政策原封不動地照搬來香港,但言語間卻流露出羨慕之情。5.39.217.76' W; o2 I0 O2 |
# n4 W3 e' h8 J% m7 {7 V& r6 e
事實上,很多事情新加坡做得到,香港就做不到,原因很簡單,新加坡政府強勢,香港政府弱勢,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以扶貧為例,新加坡政府對症下藥,全力推動產業多元化和產業升級,為基層勞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港府即使有滿腹宏圖大計,也往往止於紙上談兵,所謂的經濟轉型,一直兜兜轉轉,至今還在原地踏步。更不堪的是,現屆政府動輒得咎,寸步難行,即使有心推動經濟發展,解決民生問題,也只能徒嘆奈何。" _) R9 m% B9 A/ f/ E, q
tvb now,tvbnow,bttvb% m( ]$ M% O. Z$ `& q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局前年十月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去年二月又「加辣」推出雙倍印花稅(DSD),雖然成功壓抑炒風,但卻受阻於立法會,至今依然未能完成立法。萬一相關草案被否決,不僅政府要退回四十多億元稅收,而且勢必引起市場震盪。在泛政治化的今天,行政及立法互相扯皮,香港怎能不沉淪?又怎能與新加坡相提並論?" M% J6 l. ]8 T7 g1 b$ x" N
. q0 r6 @0 e6 v: f2 o' N, b5 A4 e+ T
正所謂,各有前因莫羨人,一個城市的成功絕非偶然。新加坡近年的發展遠比香港優勝,以致兩地的差距愈拉愈遠,關鍵不在於為政者提出多少計劃,推行多少政策,而在於當地政通人和,政府能夠將宏圖願景化為現實;而港府則是備受掣肘,阻力重重,所謂「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只能淪為空談。曾俊華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先交出一份合格的財政預算案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