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涌 2011年3月,美国出口总额达到1兆7300亿美元,比一年前增长15%,比2009年的水平增长37%。如此强劲的增长,在当今的不景气中无疑是个意外的好消息。问题是:这究竟是低水平上的暂时反弹,还是反映了某种长期趋势?0 Y1 l9 j) m8 x' k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分析,这是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开始。该集团甚至预测说,2015年将是环球制造业的一个分水岭。到那时,美国的制造业将和中国至少有同样的竞争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C! I/ t7 R, e: d% }
首先需要澄清,这种说法并非简单地承认美国制造业目前不如中国有竞争力。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从1972年至今,美国制造业产值增长了2.5倍。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劳动力则减少了将近25%。这意味着生产力数倍的提高。但是,另外的事实也不可忽视:美国的制造业不能满足内需,进而成为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国。中国则是制造业出口大国。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不断“外包”,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国。制造业从美国流向中国,似乎早已是大势所趋。
& a" ?* D" z' _: N8 s: P7 c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预测,则认为这样的大趋势将在2015年左右发生逆转。理由有三:第一,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货币升值,虽然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成本优势,但优势已经远不如过去那么大了。与此同时,美元不断贬值,使美国货便宜了许多。最近美国出口的大涨,大概和美元价值有密切关系。第二,这次经济大衰退,使美国工人和工会的要价低了许多,政府也更倾向于企业。这将大大降低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第三,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大家在成本上的“起跑线”更加接近,使得制造业供应链的长度成为决定性因素。靠近美国市场的地方,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比较灵敏,制造业占据了近水楼台的优势。公仔箱論壇" M: S, |; g1 c: M5 g
油价削弱中国的成本优势
W* B$ l+ Y" S5 t1 F4 r; _5 D( q3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这一分析,值得中国企业界认真对待。看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就知道,货币升值乃大势所趋。从人口趋势看,20几岁的年轻劳动力供应已经开始下降,到2015年整体劳动力的供应都可能下降。物以稀为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无法避免。即使没有上述这两个因素,经济强劲增长使“中国制造”昂贵起来也是相当自然的事。至于供应链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强调另外一个因素:油价。其实在这次经济大衰退之前,油价对贸易的影响已露端倪。油价昂贵导致了航运价格暴涨,使许多制造业的外包变得得不偿失。跨越半个地球把原材料运往中国,再把成品跨越半个地球运往美国,加上运费后其价格优势已经微乎其微,所以一些小企业开始把外包的企业搬回来。这一趋势被经济危机所打断,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但是,当经济恢复后,油价可能冲破几年前所达到的高峰。中美之间的运费将再次暴涨,进而增加“中国制造”的出口成本。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4 v% G0 z" E& W8 h0 H$ ]6 ?2 y
当然,美国还有巨大的资源优势。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土地资源优势。现代化工厂人力越来越少,人力资源的成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但是,像汽车、电器制造等等,工厂占地甚大,土地资源的成本日渐重要,而且往往会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很难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这也是日本、韩国、欧洲的许多汽车制造商纷纷迁入美国的重要原因。目前在俄亥俄、密西根等州的许多地区,一栋独居房子仅几万美元。这自然压低了当地的生活成本,随之降低了企业的工资成本。中国土地资源奇缺,比起美国南部或中西部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土地恐怕要贵上数倍,工业用地、居民的生存线都不断推高。当然,大件产品不仅生产用地大,运费也贵,从长远看也最难在美国市场上竞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m* u; n* o3 _9 t7 `' p
中国制造业向西部进发,脱离人力和土地昂贵的沿海地区,似乎是保持“中国制造”之优势的重要步骤。其实,从长远看,这种战略并无多大的可行性。沿海与内陆的价差,更多是被几千年的经济地理所塑造,有强固的市场逻辑,很难凭人为的政策扭曲。目前西部地区已经严重沙漠化,缺乏水源,在生态上难以支持大量的人口,更奢谈大规模的工业扩张了。另外,因为远离水路交通,运输成本过高,乃至沿海工业区的煤炭供应,从美国进口要比从内地购买还便宜,尽管美国的煤矿在安全、环境、和人力成本上,比危险的中国煤窑要高得多。这里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运输:跨越太平洋要比从中国内地运输煤炭便宜得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2 G* q* ?+ Y0 R
可见,中国制造业已经危机重重,可回转的余地正在穷尽。真正有效的应对之道有两大要素:第一,以内需而非出口作为经济的引擎。前述的国际制造业供应链过长、运费过高等因素,既可以阻碍中国的出口,也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天然保护。强大的内需,会使国内企业占有天然的竞争优势,而外国供应商则必须克服运费和供应链等方面的障碍。要制造强大的内需,就必须改变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减小贫富分化。一个财富上均质的社会,往往会构成日常制造业产品的巨大市场。贫富分化过大的社会,则使广大穷人缺乏基本的购买力,富人则宁愿消费国外的奢侈品,造成内需贫乏。
( I7 ^0 Q9 f# |, d
2 Q4 `, d2 l: X5 x6 f2 w 第二,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从“硬产业”转向“软产业”。所谓“硬产业”,主要指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目前在中国还严重依赖政府的优惠和保护。“软产权”,则是以资讯的自由流动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根本的创意经济或知识经济。这种经济不仅利润高,而且传播成本(运费等等)非常低,最具有全球化的潜力,也是国际竞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可惜,一个盗版横行的社会,无法滋养这样的先进经济。目前中国对“软产业”的保护严重不足。 2015年是否真能成为国际制造业的分水岭,我们当然无法准确地预测。但是,中美制造业的大势隐藏在媒体对“中国崛起”的炒作之下。不久前《联合早报》有文章分析,日本在地震海啸后的企业战略转移,不以中国为首选。其实,欧洲等先进国家的企业,现在也有“外包”到美国的趋势。全球制造业的战略转移也许已经开始。中国已经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刻。) Y( S2 b& A3 ]! b
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e* F8 r# v. r+ _# i v4 R& f2 ~
沿海与内陆的价差,更多是被几千年的经济地理所塑造,有强固的市场逻辑,很难凭人为的政策扭曲。
$ ~: Y7 l$ u1 K2 X: }4 j1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