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學位短缺爭崩頭 內地升學實無奈

學位短缺爭崩頭 內地升學實無奈
" z0 l1 q3 W+ q0 c; \- i  {8 {, n+ L
0 ?) W: O  |9 g公仔箱論壇中學文憑試上周拉開序幕,數萬考生既為考試緊張,更為出路發愁。鑑於大學學位嚴重短缺,一位難求,大部分未能本地升學的考生如果不想變成雙失青年,只能考慮到外地升學,心情徬徨可想而知。2 c* d$ g0 J' o* {0 b0 N+ e6 p

: f3 i/ t! k5 a: \4 H' l& R3 Ttvb now,tvbnow,bttvb本地大學升學率一直偏低,早就備受詬病。以去年文憑試為例,共有八萬多考生應試,其中兩萬多人達到大學最低入學標準,但因資助學位只有一萬兩千個,致使逾萬名合資格考生不得其門而入。今年文憑試競爭之激烈,恐怕不亞於往年。人們實在難以想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知識經濟的年代,港府高等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上個世紀,升學率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也罷了,甚至比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都不如。
( _, y* e. I- k" L8 x5.39.217.76
; K4 y; J; Y! N4 ?3 T對於考不上本地大學的大部分考生而言,他們只有三個選擇,一是提前投身社會,二是修讀認受性成疑的副學位課程,三是到歐美、內地或台灣升學。內地高校前年對本港文憑試考生實行免試入學政策,今年已增至全國十四個省市的七十五間院校,理論上只要達到本港最低入學門檻,就可以到內地免試升學。早前有調查發現,分別有百分之十八及百分之二十五的文憑試考生考慮到內地及台灣升學。可以見到,報讀內地大學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增加,今年至昨日為止,已有二千四百多人於網上預約申請,預料最終報名人數會超過去年的三千一百人,可見港生到內地升學已逐漸成為趨勢。
: d; X' f8 ?3 {5 d$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Z, L; m, _- i*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隨着中港兩地日漸融合,經濟密不可分,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升學不失為一條出路。不過,無法否認的是,由於中港兩地文化差異,教育制度不同,加上未來就業的考慮,本地學生當然還是希望留在本港升學,其次是到歐美留學,申請到內地升學只是後備方案,學費便宜是最大的吸引力。tvb now,tvbnow,bttvb: [5 j/ W$ ?6 D

; E$ i" y0 p% C/ }回歸以來,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尤其是港府對大學教育承擔不足,造成升學率長期偏低,引起怨聲載道。目前,歐美地區的公共教育開支佔生產總值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六以上,即使被批評教育投入不足的內地亦已提升到百分之四以上,反觀本港教育開支才佔GDP約三個百分點,處於全球最低之列。更不堪的是,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對教育投入不增反減,僅有七百五十四億元,較上一年度少十五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去年的百分之三點五降至百分之三點四,這也是十七年來最低水平,難怪教育界批評港府在教育上沒有前瞻,缺少承擔。
5 B; ^* V' N4 v/ M8 y5.39.217.76
8 \" m1 _: @4 m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未來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為藉口,財政預算案不僅「減甜」,而且減少對教育的投資,令人莫名其妙。如果說減甜只是一時痛苦,而減少教育開支卻足以影響香港的未來。港府「重財」不「重才」,本港大學在國際排行榜上一年不如一年,經濟轉型一事無成,國際競爭力每況愈下,何足為奇。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