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將啟動「還地於民」計畫。敏感的人一聽此名稱,可能會聯想到大埔案,但實則不相關。為了各地的都市計畫,全台至今尚有二點五萬公頃的「公共設施保留地」,私人土地一旦被規畫於此,即動彈不得,只能坐等被徵收,故民怨不少。 但政府現在既缺錢徵地,人口因素也使早年的都市計畫顯得「虛胖」,內政部打算「還地於民」,逐步釋出、解編部分公設保留地。如此,既消民怨,釋出的土地也能興利,甚至希望藉此緩解高房價。 內政部主動出擊興利政策,當然值得鼓勵,但此舉也凸顯出整體國土規畫的幾個矛盾處。第一,以雙北這樣的超級都會區而言,新土地、新建案,幾乎只會創房價的新紀錄,連奢侈稅都打不倒的新豪宅天價即是例證。「抑房價」的大話不宜說太早。 第二,雖說和大埔案無關,但在心理層面仍難免引發聯想:「還地於民」的說法何其刺眼!都會區釋出公設保留地,還給私人用途,說明早先都市計畫大量劃設公設保留地的想法太貪心。那麼,農村地區、特殊景觀地區的一波波的開發計畫,從大埔案到台東美麗灣風波爭議四起,被指責政府強徵民地,建商覬覦國有財產,寧非事出有因? 馬政府從一上任就因八八風災而吃盡苦頭,當時即有應全面檢討國土規畫的呼聲。匆匆五年過去了,只見大埔案、美麗灣案、墾丁悠活度假村案等,讓政府形象更受傷,國土規畫卻仍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階段。「還地於民」是響亮的口號,政府若有心以此概念為本,就應通盤檢討,讓大埔之怨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