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德媒:兩種制度,一個失望

德媒稱,胡錦濤訪港時的壁壘森嚴頗有象徵意義,香港人在回歸中國15年後對北京很不滿,表明香港與內地的融合事與願違。. }# }+ A2 B' A4 J

5 g7 h. X) G# X6 J5 B  Ktvb now,tvbnow,bttvb《日報》7月1日認為,“香港這座700萬人的大都市星期日經歷了將近50萬人參與的15年來的最大遊行。”“中國國家元首在自己國家碰到這麼多的抗議還是第一次。”5.39.217.76/ I9 ~- u5 {6 ]' E. m  z

! P1 x. e: @5 o4 y/ C  i; x5.39.217.76該報寫道,“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15年後,香港人很不滿。自由黨前主席李鵬飛在《南華早報》寫道,過去15年的政策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大的城市。”4 ]1 q9 q$ R& D( k) V5 A8 P

& B, k) O3 b* p該報稱,“在一項民意調查中,87%被詢問的香港記者承認,獲得信息變得困難,報道時受到阻撓。較之2007年的一個類似的民意調查增加了30%。”
- d( C) _5 {7 a* y& V) V0 i9 J6 s9 d* p
《新蘇黎世報》7月1日評論說,“……胡錦濤如果真像他星期五抵達時所說的那樣,打算在香港走走、了解居民的生活和願望,先決條件就不具備。他在兩天半的訪問中,主要是在屏障內活動。儘管如此還是小有摩擦,這個措施傳達的象徵意義頗為意味深長。& Y+ W1 Y5 m$ x9 O1 P6 j
5.39.217.76. X4 c% h0 L& b# g& ]
“……中國官媒讚揚融合的進步,甚至讚揚香港的法制、反腐敗鬥爭和民主發展,由於這些成就,香港比起中國其它地方來確實鶴立雞群。胡的訪問及其伴隨現象表明,不是融合有了進步,而是香港與被稱作‘大陸’的中國其它地方之間有鴻溝。在壓制性的中國政治制度中,香港是肉中刺,但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也是一個榜樣。在他們看來,實際效果顯而易見,尤其在食品安全上。數百萬中國遊客奔赴香港特別為了採購,因為可以更放心地不會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 N4 k/ r% R/ T4 A$ i/ q5.39.217.76
  T8 e% |. |6 L, z2 mtvb now,tvbnow,bttvb“對北京的不滿大增”
( Q+ D0 I- Z4 t, I  H+ S8 `: [8 q  g5.39.217.76- e. ]" G( g+ c& i$ P4 M
該報寫道:“對北京的不滿最近幾個月在增強,6月4日對1989年被鎮壓的天安門廣場大學生運動的紀念活動規模之大是多年來不曾有過的。中國異議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后不久,尤其從香港發出了要求解釋的呼聲。擔心失去自由權利以及擔心香港在政治上更順服北京,表現在周末對胡錦濤的冷淡歡迎上。讓許多香港人不快的是,胡在香港的第一站是解放軍軍營,解放軍在必要時保障北京的權力,然而從不允許公開露面。他下榻賓館前面的高高屏障、互聯網上的公開批評、講話時夾雜的呼喊以及參觀線路中的粗魯防護--警察對抗議者動用胡椒噴霧器,與胡在大陸的經歷都恰恰相反。然而,就連大陸的網民也嘲笑胡對人民的逃避。但是,很多香港人的不滿也針對香港自身的政策。新港首梁振英是帶着嚴重的‘先天不足’上任的,……因其可能太親近北京、民粹主義同時又獨斷專行的風格以及新揭露出來的醜聞,無法擺脫人們的不信任。他在上任之前就曾粗暴對待過立法會,記者發現近年來更難獲得信息,自我審查在加劇。
  G1 ^4 a9 i" U4 [+ `/ E公仔箱論壇
) t1 U2 j: Y% J! I“同時對新港首期待太高,因為民眾的不滿不僅限於民主進程不完善。社會緊張近年來大增,貧富懸殊巨大,房地產價格如此之高,以至於許多人感到住房過於昂貴。梁許諾加以糾正,然而他也被香港這個部分地寡頭政治體系所束縛。5.39.217.762 o* U' P; G' I) K4 B% }1 j3 H8 z

8 u4 E3 g- [! z0 F+ p* L7 |5.39.217.76“上半年港人的不滿日益針對來自中國內地的遊客,胡呼籲加強融合和‘和諧社會’這個他所提倡的口號,而很多香港人希望更多的民主權利、尤其是直選行政長官,這種急躁以及對社會條件的不滿表明事與願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