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醫生“防暴指南”該添些什麼

    近日,一家醫學網站發布了一份《醫生工作場所防暴力行為中國版指南》,其內容引起網友熱議。《指南》中稱醫生遇險時應“及時脫掉白大褂,混在現場人群當中,迅速逃離現場,以躲避傷害”。專家表示,該《指南》表明當前醫患矛盾很尖銳,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據11月6日人民網)
0 n. H# g! k0 X6 ~( i    社會文明在進步,而醫患互信逐漸崩塌,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境地,其中患者“句句錄音”、醫者“步步簽字”案例堪稱典范。在這樣現實背景下,民間版“醫生防暴指南”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積極的意義。比如,醫生在就診時,要提高自己的語言、禮貌修養,尊重病人;術前要充分溝通,不要誇張手術療效,不要打包票等。
& N' Y" l) f2 {  b0 H' h) i公仔箱論壇    但誰都清楚,“醫生防暴指南”雖然有些“實用”,但畢竟是權宜之計,既不是確保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根本之策,更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緊張的醫患關係。所以,我們讀“醫生防暴指南”,生發出的感受更多是揪心的酸楚和悲愴——醫患本一家,為何成冤家?曾有報告稱,82.64%的受調研醫師認為目前醫患關係仍然緊張主要是由于“體制”造成的。不能否認,“過度市場化”讓幾十年的醫療改革不成功;財政投入嚴重不足,“以藥養醫”導致“大處方”、“過度醫療”等現象屢禁不止,加劇了醫患矛盾。但是,很多醫療領域的醜陋行徑,與體制無關,而與無德有關。比如,有些醫生不負責任,醫療事故頻發,這是不爭的事實。前不久,國內一份調查顯示,門診醫生平均只肯聽病人述說病情19秒,超過這個時間,醫生就會打斷病人述說開處方。
/ X( F) i1 u4 r1 u+ e. D$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醫患矛盾尖銳,醫生是受害者,患者何嘗不是?體制弊端是導致醫患矛盾的原因,一些醫生的失德、無德又何嘗不是?所以,“醫生防暴指南”最該添加的內容還包括: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醫生責無旁貸,而且率先有為。比如,在診治中不收“紅包”、索“紅包”,也不開“大處方”等。醫生只有不絞盡腦汁為獲利而算計患者,患者才能信賴醫生。
2 N( v$ d- b" E) j5 Q+ |% p3 o3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假如醫生總是以弱者的姿態、受害者的心理面對醫患矛盾,而不是反躬自問,多從自身找問題,這無益于解決醫患矛盾。媒體稱,該“指南”綜合了2000多名醫生會員的意見。顯然,這份“指南”只是“偏信”醫生一家之言,倒是迎合了醫生們情緒性發泄,卻不利于醫生反省。假如再有“好事者”發布一份“病患者防醫生傷害指南”,各自站在各自立場上說話,相互對立,醫患矛盾只能是加劇,而非緩解。
" R/ z7 g" N. T! s    來源: 合肥晚報

《醫生防暴指南》是一種善意的“情緒宣染”

      近日,一家醫學網站發布了一份《醫生工作場所防暴力行為中國版指南》,其內容引起網友熱議。《指南》中稱醫生遇險時應“及時脫掉白大褂,混在現場人群當中,迅速逃離現場,以躲避傷害”。專家表示,該《指南》表明當前醫患矛盾很尖銳,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決問題。(11月6日《江南都市報》)tvb now,tvbnow,bttvb2 h5 h/ T6 }' B0 y6 U0 f
  《醫生工作場所防暴力行為中國版指南》有著某種善意,這甚至可以視作一些醫生的個人體會。在醫患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出于對自身的保護,實施“暴力防范”,乃人之常情,似乎也無以批駁。但一個《指南》無以改變醫患關係緊張,無以遏制“暴力”事件的升級,反倒可能會愈演愈烈。
, ~+ C0 `0 u2 }4 B' e  V5.39.217.76  一種情況是,醫生既然有《防暴指南》,那麼患者同樣具有“暴力升級的辦法”,這不是“魔與道”誰高誰低的問題,技術上的東西往往會用另一種技術給取代——你會躲他會找,你會跑他會追,這樣的“躲貓貓”的遊戲,始終難以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意識到,所謂的外在暴力,其實是內心暴力的表達,如果心中的熾熱沒有被冷卻,那麼暴力將會無處不在。醫患緊張的局面不會因為一個《指南》而得到紓解。
7 R; M( e( E& O3 d公仔箱論壇  “醫鬧”的產生,根本在于信任的問題,在于相互之間的溝通,在于維權的通道不暢通。很顯然,患者和醫生之間,強勢弱勢只是相對而言,在專業上講,醫生可能比患者更有發言權,但在地位上卻未必能獲得尊重。作為一線的醫生,他們或許比某些患者更弱勢。當患者本人,或其親人,能夠糾集一大幫人,指著醫生的鼻子說:“信不信,老子滅了你”時,當暴力之下,一個又一個醫生倒在血泊中時,換位替醫生想一想,你還認為醫生強勢嗎?事實上,醫患關係雖然緊張,但並沒有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所謂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裏。恰恰是個別負面新聞放大了這種情緒,使患者和社會公眾,往往對醫院和醫生存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從而導致了雙方的對立。就像深圳兒童醫院“八毛門”一樣,醫院的診斷本來沒有問題,但患者家屬和社會公眾自身的偏見,導致了事情的偏位,患者家人誘導了輿論,輿論又放大了這種情緒,理智的缺失,導致病人的真實情況被完全忽視。 - h7 G% k; z2 K/ j; C
  《醫生工作場所防暴力行為中國版指南》的最終結果,會放大醫患之間的這種恐懼。面對這個指南,大多數人會加劇已經有的思維定勢,他們會固化醫患關係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認知,從而加強自身的戒備心理:患者還沒進醫院,就擔心自己被騙被宰,擔心出現醫療事故,甚至做好了如何鬧騰一番的準備;而醫生,早就將患者當成“假想敵”,隨時做好應對準備。至于醫院,要麼請“法制”院長,要麼方聘請警察當“副院長”,或者戴頭盔佩警棍防“醫鬧”,這樣的舉動都只能走向預期的反面。
7 N$ ], b; i9 \  @; w6 I+ @8 k0 |  圍觀當然是好事,但“不明真相的圍觀”只會釀成“公地悲劇”。《指南》本存善意,但善意的結果,卻過度宣染了某種負面形象,烙下某種群體印記。善意結惡果,這才是最讓人擔憂的地方。(堂吉偉德)
1

評分次數

  • aa00

我就是一名医生,虽然这个指南在以为情况下有点用,现在的医生不好做,不出问题还好,出问题患者家属要找,家属的不理智,让很多医生不敢诊断怕误诊,束手束脚,就让病人这个要化验,那个要化验,结果处处都是收费,处处都是多余,还耽误就医,有医院医资不够,就去别的医院调过来,混乱,还是医院的问题。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