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在北京啟動,工程計劃通過5年時間培養百萬名孝子。相關負責人稱主要針對4歲至6歲孩子的特點,把孝心培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6 L: Y4 m* d) u
此事因被媒體解讀為“培養百萬名4到6歲小孝子”引發爭議。其實看新聞,並非是不到4歲不培養,一到6歲就停止培養。但是,這個工程,還是讓我覺得有話要說。
. V0 a* R1 B) o) \' a1 J 中國是一個極其重視孝道傳統的國家,所謂“百事孝為先”,即是說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與核心。在漢代,實行“舉孝廉”的制度來發現和培養官吏後備人才,及至清代,這一制度雖已廢除,但舉人仍被稱為“孝廉公”。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關于“孝”的俗語和典故更是不勝枚舉。由此而見,孝道對中國社會心理和價值觀的影響是何等的深遠。
" T7 p, _( ~2 e9 W" ftvb now,tvbnow,bttvb 或許正是因為孝道在我們文化心理中佔有如此尊崇的地位,近年來,有關于孝道下滑、家庭親情關係的疏離,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從政府部門到學校,社會各個層面也都在試圖通過各自的努力,來重建我們的孝道傳統。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孝文化普及教育,擬在5年內培養百萬名孝子,似乎充滿了拯救孝道的使命感。
, K( E0 T# }/ J( Y* V6 m 我當然讚同弘揚我們的孝道傳統,但並不認同甚至反感以這樣一種方式來作為實現的路徑。這不僅是因為“5年培養百萬名孝子”充滿了某種道德自負,模式化指標化的培養手段也曲解了孝道的本質,關鍵是我不認為我們的孝道傳統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tvb now,tvbnow,bttvb, j6 u* u: {- r( d# J- J
重建孝道的前提是,我們要以現代的觀念來重新理解孝道。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稱,對各個學齡段100名學生的孝與學習之關係的跟蹤調查發現,96%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有孝心。立即有網友找出所謂“北大碩士”廖天野打罵父母的例子來反駁。調查的科學性暫且不論,單從以成績好、是否聽話等過于現實和功利化的角度來詮釋孝道這一點看,就已經與時代脫節了。尊重和發揚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對傳統的全盤接受,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孝道有著不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孝子”根本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化模式,更不用說通過某種工程來批量打造了。8 G& o$ ]: {9 {2 Q! h, e
更要看到,孝道傳統的式微和親情關係的疏離,往往並不是為人子女者個人的原因,很多時候與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從以家族為核心的熟人社會到以單位社區為核心的陌生人社會,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遭遇的外部環境都在經歷著劇烈的變化,如何孝敬父母,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但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為了生存和發展,子女異地謀生,這難道說是不孝嗎?在高房價高物質的現實下,很多人不但沒有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反而去啃老,這其中也有著許多不能對外人道出的苦衷。
: Q8 L/ ]9 i \6 Q$ J7 S公仔箱論壇 這個社會缺的不是孝子,而是合格的現代公民。因此,培養孝子不如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太多的事實證明,孝子未必是合格公民,許多腐敗分子就以“孝”著稱,而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一定可以成為遵守孝道的人。因為公民本身就含有道德感和責任感的內涵,尊重自我也懂得尊重他人,一個尊重他人的人怎麼可能不孝敬父母呢?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接受了幾千多年的“孝文化”的熏陶,而相對來說,公民意識培養的過程還處于開始階段。(雲南 吳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