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4-5-31 04:35 AM 編輯 # b1 a2 {- h' Q% o% e: k+ q4 d' q \
4 W/ u: K J. ^) L: X6 U g) s為官「親自」 民眾嗤之以鼻
$ ~' b" `( R& j5 ~) |5.39.217.76
: c" f5 h( A* l6 e( d公仔箱論壇近期中國南方持續暴雨,城鄉險情不斷,各地官媒報道中,頻現官員「親自」到勘災第一線的提法。
- Y4 |9 P8 C9 B3 g0 D6 o( ]0 f
- g3 h, M& h( _& m7 a; ~0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或許這是媒體在媚官,更或許這是為官的要求。官員心安理得的接受這溢美之詞,民眾卻極其反感嗤之以鼻。tvb now,tvbnow,bttvb0 \7 `/ [) x9 c
% m5 M& O" j" p7 k其實,為官者份屬「公僕」,「躬親」處理政務,實為應盡的職責本分,也是社會大眾對其遵恪職業操守的基本要求。在一個治理制度完備的社會,這些本分和要求,往往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呈現,通過切實施行嚴密、科學的問責制,使為官者長保「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兢慎」之心,而公眾也可及時對失職或瀆職官員究責,以維護公共利益。
0 k, v* j" A% W y; Z7 y! c. Q/ Wtvb now,tvbnow,bttvb" |" |+ K6 I- ]
如若問責制施行無礙,遇有此等攸關民眾安危的緊急情況,官員豈敢不「躬親」,而官媒又豈會刻意以「躬親」視角來解畫官員的履職行為?
3 U4 J- o% F9 b) m! r- M5.39.217.76
- ^8 B8 w7 e" e- ~( G1 a奈何當下中國官場問責「雷聲大而雨點小」,衙門積弊又太過深遠,以致官方的一些新聞喉舌,對「腳不沾地」的官老爺作派也早已視作常態,見慣不怪。
, k; I1 d2 U6 o( ]/ U* btvb now,tvbnow,bttvb
' a; [ |0 ] V4 x7 K7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兩年習李新政雖有力掃宦海頹風的意圖,但「喉舌」在「庖魚之肆」日久,如今陡然見到有官員「躬親」,或許不免心生幾分訝異,觸動之餘,更多半要錄之以筆,宣諸於口,使路人皆知。2 A2 E. j, w- `' z3 c9 N9 g% I
/ p0 @- s- E% U3 m( n2 T% P* ?5.39.217.76這種為上位者美言的風氣,自古有跡。唐朝張九齡即曾稱頌皇帝「事必躬親,動合天德」。張九齡與皇帝份屬君臣,以僕事主,為身家前途計,自然多少免不了捧皇帝的臭腳。而皇帝老子坐擁天下,自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氣概,以臣僕如雲,原本也毋須為平賤草民的溫飽安危「躬親」,但家大業大之下,往往難免扛起一份光宗耀祖、傳諸後世的責任;朝代興亡之間,也多少明瞭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中國歷史上,倒也出了幾個頗有「躬親」口碑的勤政皇帝。tvb now,tvbnow,bttvb) x/ f- L0 c4 _. v
, A' c8 R! ^: i/ ^
中國傳統的社會治理文化推崇德政,皇帝「躬親」,即被視為德政的表率之一。但「躬親」並不意味天下大治唾手可得,政務體系若無法廉正、高效地運行,並對官員政績作出公正評價與恰切的獎懲,即便最高環節「事必躬親」,也於事無補。
/ M) T$ ]+ u& ztvb now,tvbnow,bttvb
7 }7 B* H' b c! ]8 Z治國先治吏,自古有史可鑒;治吏須問責,則切合現代社會治理理念。中國官場昔日「老爺」多如牛毛,每每有礦難、車禍、地震、暴雨等災情傳出,幾乎都會牽出幾個高高在上的「老爺」。「老爺」多了,民眾難免遭殃,是以早在胡溫時代,下情不能上達,以致訪民如蟻;「政令不出中南海」,以致施政有如腸梗阻,種種怪像不一而足。而老爺畢竟是要護著老爺的,是以諸如暴雨淹城吞噬人命,責任也就全怪老天,與官老爺們無涉。
5 o: }( {9 ?3 w X5 c) I( V5.39.217.76
7 v! H$ H3 q4 u. d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眼下中國治吏風勁,且在習李率隨員到縣一級政府設立工作聯繫點的示範之下,深入基層已成官場新趨勢,以至連小小一個鎮長或是城市某區一級的負責人,出現在官媒報道暴雨災情的新聞語境中,也要被冠以「親自處理」的名義。5.39.217.76+ d U8 {+ p0 ? f
5.39.217.76+ L; s: b7 b6 h. t
一個父母官,能否為轄區民眾排憂解難,是查究其履職之所在。奈何如今民眾遇上輕則傷財、重則害命的雨災,卻連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也要拿出古時欽差出巡的做派,難免讓人疑惑:平日裏這些老爺都做了些甚麼?而誰又知道,這些「親自」出鏡的官員,究竟是果真心繫民眾,還是在自上而下的政治壓力下,為保平安過關,不惜動用權柄,暗中為自己來一場經過粉飾的公開演出?0 l8 I9 s. _& U* o+ D0 W
7 M% m, j4 l- J9 {
顯而易見,厲行問責,才可切中治吏的「肯綮」。否則,類似暴雨下的官員「親自」演出不會間斷,空賺宣傳噱頭,對民生問題的解決並無根本助益。
4 t4 T, P' ^: I- q/ z3 L. m北京整風治吏時日不短,屢聞治標初見成效,但從媒體熱衷媚官已成流俗來看,治本仍需火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