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焦三牛成為甘肅武威市副處級官員。滿世界議論紛紛。幸好,他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他只是清華畢業生。為此,仲祖文號召“不拘一格選人才”。(據2月13日《人民日報》)
0 m* }9 {6 D9 X6 G4 n" T5 r7 z! k1 S( [tvb now,tvbnow,bttvb 記者“三問焦三牛”:一問清華畢業生為何主動去西部工作?二問到基層去是為“鍍金”?三問考上副縣級幹部有特殊原因?答案分別是:“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褪去理想的熱度,直面現實幹事創業”;抓住機遇在公選中脫穎而出。; ]+ b3 T, k( j* O e( `. D5 [
“市外事僑務辦副主任”一職非焦三牛莫屬,得益于他的八級英語水平。他畢業于清華大學2011屆英語係72班,這個班24名學生,其中20人選擇了在國內名校或出國繼續深造,1人選擇到重慶做選調生,另有2人留京工作,月薪過萬。據說畢業時他已獲得了留京的工作機會,但當他最終下定決心去甘肅工作。當年7月到武威,今年1月戴上副處官帽,焦三牛自己也說感到意外。
6 C5 k3 g, D* p) Q7 q# Z/ Z! d: W 祝賀焦三牛,祝願他的人生之路苦盡甘來,用政績說話,不讓武威失望。
& X2 l! o; @! Z3 c5.39.217.76 但同時有兩組數據讓人憂慮。一是,2000年以來武威市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學生56031人,回武威的只有5573人,不到10%;二是,2010年武威曾面向全國公開選聘11名工業園區領導職位,方案規定按10:1選任,但報名的只有20人,資格審查後符合條件的僅12人,最終選聘的5名人選裏還有1人放棄了任職。這意味著什麼呢?) l' C6 ]) d5 I5 b' q
依筆者之見,武威之窮是客觀存在,“幾十年如一日”,這不是關鍵;關鍵是當地“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機制根本沒有建立起來。人才外流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這裏。可以說,此前,武威市的人才選拔就是一潭死水,官場也缺乏生機。這種局面的改觀絕非一蹴而就。焦三牛此次“中舉”的門檻並不算低,據說是條件放寬到“211”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華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報考副縣級領導職位。這叫“不拘一格”麼?非也,既然是公選,就可以讓所有人來試試,街上的乞丐也有資格,只要你來,我就歡迎,不差那一張卷子的成本。事實上,非常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不拘一格”基本名不副實,排除不掉各種歧視的嫌疑。tvb now,tvbnow,bttvb: H0 B i4 b& J* x8 a% o
武威多年的選人之困是不爭的事實。絕不能說武威缺乏人才,關鍵是怎麼樣才會“不拘一格選人才”。仲祖文的“四個必須”裏除卻“必須有敢為事業用人才的膽識和氣魄”和“必須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青年英才”外,“必須用改革的辦法選人”與“必須營造良好環境”無疑是當務之急。可是比照現實,一個清華大學學英語的“焦三牛”背井離鄉到武威,公選副處脫穎而出,這種“不拘一格”依然難解當地選人之困。這不光是因為改革的辦法不徹底和良好環境有待營造,還因為這樣的“焦三牛”極具偶然性,缺乏代表性。焦三牛自己都說“根本沒想到武威會搞公選。只是碰到了這個機遇,正好又抓住”。5.39.217.76+ q' S$ g* L; p) y0 n
不管怎樣,“焦三牛”還是像一束微弱的亮光,讓人期望“焦三牛”從此成為武威選人的星星之火,能以燎原之勢迅速脫去人才之困。如此,方是人民之福,國家之幸。 (文/朱永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