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年輕人前途堪虞 周永新

年輕人前途堪虞  周永新
& }: F& R' |( X公仔箱論壇
2 ^% A8 X+ I9 u! c+ l; G5 Etvb now,tvbnow,bttvb

, I6 C5 N2 ~' w/ A8 x昨天,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新大樓會議廳內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一如既往,我還是留待日後才詳細討論,現在先探討如何協助我兩周前說的貧窮新一族,就是那些月入一萬至二萬元之間的就業人士。
, j' s* \& t: Q+ C6 }% \5.39.217.76
5.39.217.76# p, L& V- X- c% U9 i
我把這一百一十六萬打工仔歸入貧窮之列,所說的貧窮,當然並非依循傳統的想法。日前,樂施會發表調查報告,說不少基層家庭兒童欠缺足夠營養,連午飯也吃不飽。情況是否如此令人憂心,樂施會還要多作證明,但關愛基金最近設立低收入家庭學童午膳津貼,事前曾諮詢老師意見,得到的回應是清貧學童的家長常無法繳付午膳費用,現在有了津貼,總算給這些低收入家庭提供一點幫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x& s) N/ D$ w6 C; _7 m
公仔箱論壇1 c. i1 u0 I! i( e& L
社會怨氣 非自低層
& [8 r/ E. o$ e7 r5 @; ktvb now,tvbnow,bttvb窮到連飯也吃不飽,政府對這些學童必須加倍留意。但我看今天社會上出現的怨氣,不似來自基層市民,而是從一大群既非屬於最低層、卻明顯欠缺向上流動機會的中低層所爆發出來的。如果他們是綜援受助者,或社聯定義中的窮人,他們自可得到政府的協助;但問題是,他們給政府分類為社會上屬於自給自足的人士。
7 N( F$ N/ L$ _" `& P! O3 Y5.39.217.76

. ~0 \5 F- a4 B3 T4 s這群中低層就業人士如果可以自給自足,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怨氣!實情是,他們除了無法向上流動外,最令他們沮喪的是生活在香港,他們只有工作的份兒,拚命賺錢應付生活所需,除此以外,自己對未來就算有期待,帶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夢想幻滅,人生變得毫無意義。這種感覺如果出現在年輕人身上,他們對社會怎會沒有怨言?對政府怎會沒有憎恨?
0 b* M! E0 C% Z) e( N: X; g7 b2 a3 o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W+ f) s7 K! Y2 l
這群貧窮新一族,我提出的改善辦法,並不能從傳統的思維出發,與政府過往的扶貧措施也扯不上關係。但我相信,政府若只集中資源協助社會上「最不能自助」的市民,貧富懸殊不會收窄,社會怨氣也不會紓解。tvb now,tvbnow,bttvb% s6 i8 u6 t) }0 A

, B# a0 w* E( y" I) C- ~+ K1 c5 ]6 O- a過時數據 評論未來
  m$ D; a. a7 Y# [; K9 Q( T$ ^公仔箱論壇這樣,有什麼改善的辦法?首先,政府必須承認社會流動近年逐漸消失,過往說的「只要肯努力,必有出頭天」已成為過去式的神話。雖不時有報道:綜援子女在會考中獲取優異成績、新移民子女作為尖子獲大學取錄、單親家庭長大的年輕人得到傑出青年殊榮……。但這些只屬鳳毛麟角,不能用來否定社會流動停滯不前的事實。
: x! Y. G" D9 m& I" n9 W6 \2 W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g: x0 n$ h. c6 f; ?4 a, G; h
兩年前,特首身為主席的策發會曾討論社會流動的問題,政府預備的文件卻仍堅稱,基層市民並不缺向上流動的機會;所持數據是收入中下的家庭,他們的子女常較上一代有更高的學歷、收入也較高、住在公屋的比例較少。這樣比較明顯有缺失,因上一代所處環境一般較現在差,他們的子女如果比不上父母,這才令人驚訝!5.39.217.76( z6 W3 O0 a; k$ C2 k

; ]% ?* @) r& z& u& i% U5.39.217.76不過,政府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以過去的數據來評論未來。現在,父母關心的是子女會否如自己過往一樣向上流動,如果沒有,他們應如何為子女打算?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未來應有什麼期望?應否聽特首說四十歲以後才置業?特首的年代五六年可晉升一級,今天年輕人可這樣樂觀嗎?只怕到了四十歲,自己連孩也不敢生,遑論置業?
6 A5 J+ x3 X3 J; s
tvb now,tvbnow,bttvb8 `8 F0 l# |% S$ K% o! C9 w
只有政府誠實面對今天年輕人的困局,這樣才能訂立合宜的政策。特首到現在才願意資助年輕人置業,實在太遲了!但承認錯誤不會令社會流動活躍起來。現在政府肯為年輕人做一點事,只可說是一個開始,但政府應如何協助他們向上流動?
/ W1 e* A9 j; |4 z

) e1 a' H: ^% G2 Q! |2 x5.39.217.76向上流動的最直接和有效辦法是增加就業和發展的機會。劉迺強兄早前在他的專欄討論大學生的出路,說他們畢業後,有八成從事類似推銷員的工作,這是何等可悲!我在這欄也不斷地說,香港現有的產業結構是不健康的,來來去去就好像只有金融和地產。我住在跑馬地區,區內幾條街竟有十五六間銀行,也有相同數量的地產公司,其他就只有食肆和連鎖超級市場,店舖種類何等單調!
8 f5 |+ k: @. ^2 I2 }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z. J! \0 X; |
內地發展 並不容易
4 E5 W8 u' O: N) M0 K' K公仔箱論壇大學生除非攻讀少數專業如醫科,畢業後的出路實際沒有太多選擇。特首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兩年過去了,六大優勢產業有什麼具體的發展?創造了多少新職位?特首離任前應好好交代,否則市民會覺得政府不誠實,說話不算數。
6 e. p: T8 _* _& P( j+ Y

' h+ V- v6 x; H, I5.39.217.76此外,特首和其他商界領袖經常呼籲年輕人北上尋找機會。話說得容易,實情又如何?我有幾位從內地來的碩士和博士生,他們畢業後,返回內地尋找工作也不容易,專上學院的畢業同學可在內地發展嗎?一些同學或許可以,但絕大多數只能在本地尋找機會。這樣,政府可做什麼讓年輕人對前景恢復信心?
1 \! i$ F& t! W3 W3 a$ {

- G+ r6 \, P0 r/ K5.39.217.76我明白,產業多元化不是簡單的問題,牽涉的範圍十分廣泛,但政府不做事,只迷信香港可以成為媲美紐約和倫敦的金融中心,哪怎可為年輕人創造不同的就業機會,令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追求夢想?說實話,今天年輕人有多少對自己的前途有期待?不是他們不敢做夢,而是他們根本不知自己還有做夢的權利。) K3 M5 ~: k: @0 ?, g1 u+ w
/ }# M0 O% F' s! H
香港現今欠缺的是向上流動的機會,年輕人失去的是對自己前途的選擇。這是政府必須承認的事實,只有這樣,年輕一代才能對自己的未來看到曙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