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4 S2 O8 Z+ A圖:從坡上俯瞰,張季鸞墓被豬廠(前方)和磚廠(左側)包圍 tvb now,tvbnow,bttvb: m# r' Q3 k0 a0 X! x3 d7 {! P
一代「報界宗師」張季鸞去世轉瞬間已69年,至今為後人景仰,然其陵墓卻屢遭破壞。記者26日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杜曲鎮東韋村的張季鸞墓看到,墓塚前方竟被一家大型養豬場佔據;由於一旁磚廠不斷取土,陵墓後方的坡地水土流失嚴重,嘈雜的豬叫聲和機械作業聲,令張季鸞墓塚難以清淨。\【圖、文:本報記者陳琳、賈琛璐、任麗】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y# H7 G9 M+ e
前往張季鸞墓沒有正規道路,聽當地人說只要聞到豬臭味便可找到,記者「尋味」而去,果然找到了養豬場,張季鸞墓就在其後方上。記者試圖聯絡豬廠人員,但大門始終緊閉,無人應門。 1 w+ X+ t4 H; v" W* T6 i
墓地:循豬臭味方可找到 5.39.217.76& A1 i3 D0 K5 M2 e# i9 p$ E f7 T
天氣炎熱,豬廠門前的幾個污水坑不斷冒出惡臭味。在東韋竹園村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沿一旁的鄉間土路,穿過正在作業的磚廠,翻過土堆,終於看到陵墓。
$ r0 k1 S* f; G+ E! d- b6 u. g公仔箱論壇受豬廠影響,張季鸞墓塚四周蚊蠅肆虐。後方的坡地黃土裸露,據稱,由於過度開採,每到下雨季節,大量泥石流便從坡地湧瀉下來,衝擊封土。 ) a9 t6 q$ {, u" _
被譽為「中國近代新聞事業奠基者」的張季鸞祖籍陝西榆林,是著名的報刊政論家和愛國人士。1926年出任《大公報》總編輯,1941年因長期患病,操勞過度逝世,終年54歲。嗣後全國新聞界為其在西安舉行公葬,蔣介石親臨弔唁,毛澤東、周恩來唁電悼念。據各方回憶,當時墓地約40畝,依關中名將王陵規格建設,碑石林立,有專人看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0 w6 o+ A9 F2 t8 O7 w4 Z) q
然而,「文革」時期,張季鸞墓便遭破壞,只剩裸露的墓塚,現存墓碑係其子張士基敬立。2000年,西安人大代表白瑞建議當地對張季鸞墓予以保護,並逐步恢復陵園原貌,但長安縣政府回應,「墳園佔地十畝,係當年購的私墳,墳園僅存三分之一的墳頭,因毗鄰磚廠取土所致。」並稱政府免費提供墳頭所在耕地一畝,由親屬自費處理。2002年,原西安市政協委員、現任陝西省記協主席尹維祖再提議案,西安市政府答覆稱,「長安縣政府已準備將張季鸞墓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但至今仍未兌現。
+ W/ H2 Z( ]( j' @. ?公仔箱論壇政府:豬廠效益大搬遷難
# m/ f q6 g4 w4 x公仔箱論壇而當地政府「利用張季鸞的名人效應,帶動和發展旅遊產業」的思路,卻被一個重點項目搶先。2004年,杜曲鎮引進的大型種豬場被安置在張季鸞墓前,該廠如今已是陝西省萬頭瘦肉型良種豬繁育基地,效益巨大。張季鸞孫兒張哲明接受記者採訪時憤怒地表示,兩年前他看到爺爺的墓地被如此糟蹋,感到十分生氣,當地政府承諾過將豬廠搬遷,但至今未見採取任何行動。 " E9 j( L6 W# a3 u3 Q( X' V% a( R
杜曲鎮街道辦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過去媒體報道的「張季鸞墓佔地40畝」的說法沒有憑證,2008年杜曲鎮政府多次與豬廠協商,豬廠廠主已初步同意搬遷,新址及其規劃都已做好,但杜曲鎮範圍內已沒有建設用地指標,土地置換尚需上級審批;且據當年核算,豬廠搬遷費需500萬,政府無力承擔。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2 j3 `* h3 g/ ~- i( U: _/ ]
張季鸞的外甥女李賦英告訴記者,舅舅的墓地佔地40畝,原本是有地契的,一直交給自己的母親張季珍珍藏,因「文革」時家中被抄,該文件丟失,至今未能補辦。張季鸞的學生、101歲高齡的王俊春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張季鸞墓得以保護,他說,當年張先生的40畝墓地由國家出錢,不能因土地制度變革,就把名人墓當私墓推搪。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M4 G- \0 C1 Y% h' i
輿論:政府不應逃避責任 tvb now,tvbnow,bttvb" z7 B% f4 ?- c# P& u, s% J
張季鸞新聞研究會執行會長蔡恒泰為保護張季鸞墓已奔波十餘年,他認為,當地政府的回應是在逃避責任,「豬廠誰引進,就該誰負責!」曾多次提議保護張季鸞墓的尹維祖對記者表示,保護張季鸞墓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對這位新聞界代表人物人權的尊重,地方雖一再表態卻始終未落實,直接影響到政府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