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高等教育會過度發展嗎?

 ,  描述: 程介明教育評論
高等教育會過度發展嗎?                                                                                                                                                                                 上周談到香港的大學學位,與鄰近地區比較相形見絀。若從長遠看,後患無窮。有些朋友不同意。隨即看到前兩天《明報》〈人口系列〉談到「大學生過剩」、「大學生質素下跌」、「大學畢業生待業」、「低技術人員匱乏」、「副學位錯配」(非原來文字)等憂慮,甚至覺得現狀的規模,由於人口變化,已經足以導致未來的重重危機。總的印象是:高等教育不宜擴展。
( Q5 J% v% V* U! c6 b公仔箱論壇也有朋友善意地提醒:「社會覺得大學生素質每況愈下;大學生因為三十歲不能置業而埋怨;連我的親戚都覺得是大陸的學生佔了香港人的學位……」他認為,這些誤解佔據着人們的腦袋,要談拓展大學學位談何容易?公仔箱論壇: V+ n* ]5 J$ ]
的確,社會長期沒有關於高等教育的討論。人們對於政治敏感的話題(如學術自主、政治干預),或者是新聞價值高的話題(如副學士、大學財政),注意得比較多;而對於有長遠影響的,反而無暇顧及。因此,要說發展高等教育、拓展大學學位,連一些基本的原理都很久沒有觸及,一下子就無從說起。公仔箱論壇3 |) _$ |$ b5 Z. ]+ _) q
其實上周的討論,涵蓋兩個不同的議題。一個是一般的高等教育夠不夠;另一個是大學學位(指學士學位,特別是公帑資助的學士學位)夠不夠。兩個議題並不一樣。這裏且先一般地來看看高等教育。tvb now,tvbnow,bttvb, P  F7 r6 N( L+ M' c# R
高等教育,在古代,不論中外,都是一批精英的知識分子,聚首探求學問。西方的大學,主要是從探索自然界出發;中國的書院,則主要是從深究先賢經典出發。無論如何,都是少數精英的事,與一般老百姓無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6 {3 g! ^3 g- J0 A& o
高等教育 愈趨普遍
6 Y% ]6 ]/ }8 q% F' N( z) btvb now,tvbnow,bttvb但是,也有內地的學者認為,古代的科舉其實類似現代的高等教育:秀才類似學士,舉人類似碩士,京試的狀元、榜眼、探花則類似博士。也算是一種說法,雖則科舉純粹是官員選拔,不算教育制度。但是百姓中的眾多門生,千辛萬苦,最高目標是考取功名,以求社會地位上升,則與現代華人社會的「應試」、「升學」教育文化,一脈相承。2 M- J7 V4 I0 t1 q8 Y, w
現代的高等教育卻逐漸演變成為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場所。典型的工業機構,底層是不需知識的體力勞工大軍;人力金字塔逐層上升,知識要求逐層增加,頂部的工程師非要大學畢業不可。機構的金字塔,形成社會的金字塔,塑造出教育的金字塔。理由只有一個:社會只需要少數的精英,作為頂層的領導者、設計者、決策者。. K2 H) t6 K! y5 N  b& {: Z
社會逐漸變了,由於科技的發展與第三產業的擴展,金字塔的頂端逐漸變闊,變成是上窄下寬的梯形;再下一步,又會逐漸變成上下皆窄,中間肥胖的鵝蛋形(也許香港正在這個演化過程中)。也就是說,社會需要愈來愈多的人,具備愈來愈多的知識。& E" t: H3 a: J( h. n. j, C4 ?
這其實也是我們的常識。筆者念書的時候,考警察的門檻要求,是小學四年級程度;現在則大多數是學士,碩士也比比皆是。難道我們說,現在的大學生是紆尊降貴去當警察?銀行櫃員,大約三十年前,大多是中學畢業;現在就很少不是大學生。很多很多的行業,都是如此。
/ c( V6 Z  e. L* i學歷要求 不斷提高
7 r2 C3 Y/ P$ I  h$ i以上的「常識」,茶餘飯後可以作為輕鬆的談資,但要是從個人的前途出路出發,情感會完全不一樣。曾經聽過陳婉嫻(她是百貨業職工會出身)的敍述,至今不忘(本欄也曾介紹過):三十年前名牌百貨公司的部長,高中畢業已算不錯;但是後來公司作現代化改革,要學歷、要科學化,就給裁員了,他們就進了第二層次的百貨公司;但是這些公司也相繼現代化,需要操作電腦、要懂英語、要懂普通話,這批人又給裁員了;有些還想進現代的商場,但是一不懂普通話、二不夠年輕;現在很多這些前任的部長,在給社會福利署當計時的家務助理,為老年與殘疾人士服務。
  V& Z2 |4 L. s& h1 D" Q' E5.39.217.76這都發生在同一班人身上。他們入行的時候,當時的學歷可以讓他們過不錯的生活。但是社會不斷變化,他們原來的學歷,就愈來愈「貶值」。
0 w1 z& _& H+ ~  u' N7 e這也是「後工業社會」與傳統的工業社會很大的分別。工業社會雖然已經比農業社會節奏快得多,但是後工業社會節奏更快。以往也許是50年、60年,才有可以感到的大變動,因此一份職業可以從一而終。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同學,要是當了公務員,就可以從22歲開始,平步青雲一直到55/60歲,在同一部門退休。
1 O5 H; F! s* v5 |' i' j- Ctvb now,tvbnow,bttvb現在社會變化的節奏,快得多了;變化的周期,也短得多了。要不了10年、5年,就會遇到大變。再沒有拿了一個學歷一勞永逸、終身受用的事。5.39.217.76* P4 X0 Z8 h  a1 V. s
再者,主動轉工、轉行已經變成是常規。由於機構變幻莫測,對於機構的從屬關係已經難以持久。同樣,由於工作轉換的頻繁,很多人沒有固定的專業身份。還有,不在固定機構工作的人,愈來愈多:個體工作者、創業者、自僱人員。同時服務於多個機構的,也愈來愈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h& s* F) n8 h% d5 F0 {. b
最近還學會了一種工作狀況,叫做multiple portfolio(且譯為多元工種),可以同時從事營商、設計、補習、翻譯、演出。還有愈來愈多的知識分子從事非政府事業(NGO),專門關注弱勢、主持公義、改變社會;他們的工作形態又完全不同於商業機構或者政府機構。5.39.217.76* j# v$ [2 I% Y% [+ Q0 |
學歷愈低 機會愈少& D' r: r0 w0 ?2 Q7 D8 F  d9 Z0 T
從個人來說,不一定是橫向的變化,很可能是縱向的變化。也就是說,不光是工作性質的變化,還會是社會的上下流動、地位和收入的起跌;而且是大幅度的起跌。轉工、轉行、創業,也很可能是被迫的,每一個變化環節,都可以是戲劇性的下跌;突發的失業、長期的待業、被迫的提早退休、非自願的打散工,都已經是司空見慣。9 w5 Z" E4 |) a  M) J( \$ |$ C
這裏無意要把現代社會描繪成一個「悲慘世界」;只是社會的形態變了,再不能帶着過去的期望看今天與看明天。
& q5 d; K) D7 S" b( c9 G) I橫向的工作變化,需要學習。不管學歷如何,都要不斷學習,也就是終身學習吧。但是世界各地都發現,愈是學歷低的,愈是不容易進入不斷學習的循環;也即是說,他們在業餘的繼續學習中,最為吃虧,甚至最難起步。5.39.217.76$ W0 }$ U, p& ?; {$ y1 D! D
縱向的社會流動,更加與學歷息息相關。學歷高的,雖然不能保障不下跌,但是比較容易把握上升機會。學歷低的,往往就被封死了上升的門路。5.39.217.768 ]; x# v! m, U3 A6 y
尊敬的讀者,假如你家有孩子,你會不會對他說:「不要念那麼多書了,大學生太多了?」
; s: N( I( ^* K! K/ w2 z; `, H' a' t2 Z" z* z% [, Y2 f$ M
放大圖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 C7 F; d, P& k+ V$ C
下一篇: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