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anyiu 於 2022-10-19 09:48 AM 編輯 5 m n4 x$ E: |( i: I
9 d' J2 v0 \- [" {' c. Z* G
殺手惡菌類鼻 當局玩封嘴 恐擴散各區!5.39.217.76, W' k3 w# z5 b0 D! E" f
" h* @) J S! `+ }; @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ct-13-2022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_/ K0 Y$ b* ^) R
5.39.217.763 Y5 O* n* o+ w) q, `- K" F1 H ]) q
3 Q: y) D8 R7 Ktvb now,tvbnow,bttvb
6 B$ W1 ^; n5 j5 b" }: o公仔箱論壇深水埗區短短3個月錄得15宗類鼻疽病個案,染疫人數佔全年整體個案逾半。公仔箱論壇: L" g$ x8 x4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W2 w) `; \( }
今年29例6死 深水埗連爆15宗
! O1 x( q, x; p2 c; \+ utvb now,tvbnow,bttvb死亡率遠超新冠病毒的奪命類鼻疽襲港,今年首9個多月已發現29宗個案,並有6人喪生。惡菌肆虐,港府卻沒有主動公布事件,直至《東方日報》日前獨家揭露、市民人心惶惶後,衞生署才一改密冚事件的態度,於昨日晚上披露,今年的29宗類鼻疽個案有20宗患者居於深水埗,而過去3個月發現的15宗個案更全數來自深水埗,其他發現該病的地區還有觀塘、黃大仙、葵青及油尖旺等,由於感染源頭不明,不排除奪命惡菌將進一步散播,長期病患、體弱長者,甚至較常接觸污水污泥的人士均高危!有醫療界人士估計,事件或只屬冰山一角。
1 \* d3 L' W4 t* l/ i0 F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5 ^2 n. @8 y* H3 O
衞生署昨晚發出新聞稿,稱接獲九龍西聯網通報,於8月至10月期間錄得15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醫管局今年則共接獲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涉及21男8女,年齡介乎42至93歲,20宗居於深水埗區,其餘病人居於觀塘、黃大仙、西貢、葵青、東區和油尖旺。19名病人已出院,4名病人仍然留醫,6名病人已離世,涉及4男兩女,年齡介乎54至93歲,當中5人為長期病患者。+ }. ^$ x: C2 I! J
* M, A8 [3 ?: i' z0 q; ~,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本報獲悉8月起發現的15宗個案,有人居於深水埗區的公屋,包括白田邨、石硤尾邨、李鄭屋邨及澤安邨。亦有人居於區內私樓,甚至有病人是安老院舍院友,該名高齡死者有長期病患,早前因病送院但失救,由於其死因與基礎病有異,院方種菌後發現該名死者帶有伯克氏菌,即導致類鼻疽的細菌。
. G# |2 q9 \3 a" ]9 l+ C: }7 R公仔箱論壇& Y; A$ s- R `% g# t% l% a
至今仍未找到感染源頭
* c5 ?! ?, ]0 ]7 ?5 u5.39.217.76深水埗區人煙稠密、劏房林立,卻成類鼻疽傳播重災區,區內河流、泳池、噴水池甚至嬉水池等都可能是感染源頭。衞生署表示,初步調查顯示,涉事病人沒有到訪相同的地點,中心採集區內環境樣本,所有樣本均無發現類鼻疽病毒,故至今仍沒找到感染源頭。然而,醫管局公布近5年(2017年至2021年)類鼻疽感染情況(見表),卻發現今年的個案明顯超越過去幾年,如2019年僅發現3宗,2020年增至12宗,甚至去年全年亦只有17宗,但今年截至10月上旬確診數字已超越去年,並創6年新高。tvb now,tvbnow,bttvb2 \: k0 t$ I* R/ ?1 N
) N. C, N7 @ ]7 ?
就深水埗有多個屋邨均有居民疑染類鼻疽,本報昨日曾向房屋署查詢,以了解署方有否就環境、樓宇及水資源等展開清潔和消毒工作,該署卻稱,沒有接獲衞生署通知。2 F- r: E" \- N3 b/ N ]
tvb now,tvbnow,bttvb1 C1 `( k6 Q& p; q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表示,類鼻疽細菌應該一直在深水埗社區環境或水環境存在,夏天時經颱風、下雨而傳播,「深水埗一定有一個環境、水源頭係有問題,令居民接二連三感染,只係搵唔搵到出嚟,或會否已消失」。他估計目前僅發現15宗或是冰山一角,有不少居民感染後或無求醫。他舉例,情況就像2020年彩虹邨多名居民感染退伍軍人症一樣,亦與某時段的環境因素有關。
7 L# |! }& K* I+ F8 G5.39.217.76
+ ?# }& V- i; U# }) Etvb now,tvbnow,bttvb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地類鼻疽個案不常見,但今年不足10個月發現29宗「係比較特別的情況」,促當局盡快調查成因,患者有何共通點及「到底係咩環境導致」,若能清除環境污染問題,可令風險降低;惟他坦言,由於該種致病菌在「又熱又濕先易生存」,近日天氣轉變,「可能個病源一早無咗,搵唔到,但最尷尬係患者潛伏期可以去到幾年」,即意味着即使病源消失仍有可能持續出現患者,他認為,當局需要監測本港接下來是否仍陸續出現患者,以及患者數量是否有下降趨勢。5.39.217.76, J/ N `: t& M+ @1 v
. a H5 l4 J, M% @梁子超憂確診率被低估公仔箱論壇) g8 P0 m( U# e f9 N
梁續稱,類鼻疽並非法定呈報的傳染病,令本港醫生普遍對求診個案的警覺性不足,確診率或被低估,甚至造成延遲確診的情況。幸類鼻疽人傳人較罕見,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不易有大規模爆發,籲市民毋須過分擔心。
6 n- e9 e* Y8 [8 S0 }1 j公仔箱論壇區議員袁海文則指,暫未接獲街坊求助,促政府盡快公布追蹤細節,釋除市民疑慮。
% D {" J$ W: |6 `公仔箱論壇
5 G! d7 Z" L( U- T4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F0 f6 P; C; I# @, U3 F
近年類鼻疽在港傳播情況
/ ?) E! G" |! g1 Qtvb now,tvbnow,bttvb
/ X+ p7 M$ N' n4 Ktvb now,tvbnow,bttvb ' N6 I8 G( P$ ~; y
類鼻疽防治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