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關愛基金變關照基金?5.39.217.767 b: I; ?. c8 x, p0 X6 N
2 }# I, M) ]! @- k" n+ {8 p$ f5.39.217.76
- D1 h. S G# ]! b$ n% Ptvb now,tvbnow,bttvb自從「關愛基金」公佈資助清貧學生參加遊學團等十大支援項目後,網上討論區不少網友、 blog友索性把「關愛基金」稱為「關照基金」。他們認為基金督導委員會適時撥出一億多元讓數以萬計學生參加遊學團,讓在日本海嘯及核事故中元氣大傷的本地旅行社多一筆可觀的生意,彌補了他們部份損失。對旅行社而言,這樣的資助不能不算是關照。
6 d. s0 c/ D! k. x! w1 b/ d6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M9 M1 V- Y" w' j" ^- ]& P( }
除了本地旅行社外,內地、東南亞等香港鄰近地區的酒店、食肆、教育服務機構及主題樂園也肯定是受惠者,因為他們在未來三年將會額外增加二十四萬學生遊客,多了數以億元計的外滙收益。他們可真該多謝「關愛基金」的關照。
( H; H3 j' P5 X0 x$ v% [* [
) F& `+ Y1 X. O" z* [1 c公仔箱論壇說「關愛基金」資助遊學團是刻意關照旅遊業,是明益內地、東南亞旅遊產業也許有點誇張。但是,資助清貧學生出境旅遊或參加遊學團是否有逼切需要,是否能有效幫助低收入市民,是否該優先推出實在是大有疑問的。一旦執行方面有偏差更會向社會及學生發出錯誤訊息,損害自力更生、堅毅拼搏的香港精神。
- W5 a3 R6 n1 x( S4 W& _, z
$ Q: d4 X" n/ J5.39.217.76毫無疑問,清貧學生需要支援。他們不應因為付不起學費而不能升學,不應因為付不起教科書或教材的費用而無書可看,不應因家庭拮据而未能進食有足夠營養的膳食,不應因家庭收入低而無文具可用。有這些支援,他們在學校學習上將不會落後於其他同學,將可以好好把握學習機會。到外地參加遊學團卻是另一回事。不管怎樣算,到外地遊學都不是教育或課程必須的部份,它的教學價值、好處、效果含糊不清,它的目標經常不清不楚,很容易變成旅遊觀光活動。有公帑注資的「關愛基金」資助部份學生參與效果成疑的遊學團,資助部份學生出外旅遊觀光是否恰當,是否善用公帑實在是個大疑問。5.39.217.76$ P) p1 d% t! |* [( N. l
tvb now,tvbnow,bttvb2 W8 @, x p+ P- z2 p1 Y) D! Y/ z
而對清貧學生而言,他們的最大困難在於學習環境欠佳(家境擠逼嘈雜),在於家庭生活壓力大容易分心。一、兩次出外遊學非但不能改善他們的困境,反而可能令他們對日常學習處境不滿,反而令他們的家長面對更大的壓力。這樣的資助真的是在幫他們嗎?真的切合他們的需要嗎?
& u) m$ R& ^. I) V1 \) z公仔箱論壇
4 n* S5 z& Q2 t8 j6 [/ O, o' l% Ktvb now,tvbnow,bttvb此外,資助清貧學生參加遊學團將對其他家長及學生形成不必要的壓力。一般收入家庭要應付日常開支已相當吃力,讓子女出外遊學是一項額外的開支,是額外的負擔。家長可能要左算右算,節衣縮食才能讓子女參加。假若收入情況逆轉或有其他特殊開支,這些家庭只能望團興嘆,無力參加。一旦政府大規模資助清貧學生參加遊學團,出外遊學便成為不可或缺的活動,成為不能缺席的「必修課」,其他學生及家長即使再吃力、再困難也不能不參加。這樣的壓力不但會影響學生之間的關係,影響學校內的氣氛,也會加劇不同階層的矛盾,實在是有害及不必要的!/ Q# u& b/ h1 E, t
: B0 a$ d+ {1 r V# S% T
假若「關愛基金」管理人真的相信海外遊學這種特殊學習經驗有價值,他們大可以透過獎學金形式提供資助,讓不同學生包括清貧學生可以憑學業成績、操行、社區服務等各方面的傑出表現贏取機會。這不但可以鼓勵學生努力向上,追求卓越;不但可以減少標籤效應或階層矛盾,更能避免助長「等派錢」的心態。tvb now,tvbnow,bttvb; j( Y$ c, p- Q, o
! e2 Z. ^& h5 f! t# X) F8 ?5 B教育從來不僅是傳授書本的知識,教育還包括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當學生看到他們不需努力、不需發奮也能得到各方面的資助,甚至出外旅遊觀光也唾手可得,有政府包辦時,他們想被照顧,依賴政府幫助的心態將會更強更鞏固。這對香港的未來固然不利,對學生更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