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上身懷六甲的黛米·摩爾全身赤裸的挑逗性封面鏡頭(Annie Leibovitz),引起紛紛物議。
——繼前一年的電影《人鬼情未了》大獲成功後,這期封面把這位女演員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幫助摩爾牢牢鞏固了她當時作爲好萊塢一線演員之一的地位。一年之後恢複窈窕身材的戴米·摩爾再次出現在雜志的封面上,這次她“穿”上了衣服。
3#
《Esquire》(君子)雜誌封面(1968年4月) — 拳王阿裏
背景:穆罕默德·阿裏,1942年1月7日出生于美國的肯塔基州,12歲走向拳擊場,1960年羅馬奧運會獲得81公斤級拳擊比賽冠軍。奧運會後,阿裏轉爲職業拳手,開始了他輝煌的職業生涯。1964年他將“魔王”利斯頓挑下王位獲得世界重量級冠軍。自此在拳壇所向披靡,從1964年到 1968年9次衛冕。
1968年,阿裏拒服兵役,紐約州運動委員會立即吊銷了他的拳擊執照。美國其它州的運動委員會也做了同樣決定,這就是說阿裏不能在美國本土參加任何拳擊比賽。阿裏被剝奪了冠軍稱號並被判入獄5年。1974年阿裏重返拳擊場,並又獲得兩次重量級冠軍,成爲世界拳擊史上第一個3次獲得重量級世界冠軍的職業運動員。
阿裏的運動生涯是非常成功的,作爲一個反抗種族歧視的鬥士,一個社會活動家,阿裏更是成功的。他受到了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爲消除種族歧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上個世紀最優秀的體育人物之一。
這幅照片是《君子》爲阿裏辯護的3個封面中的第二個,表現出這位拳師就像聖塞巴斯蒂安那樣被折磨,(聖塞巴斯蒂安是運動員的守護神,他因爲他堅定的宗教信仰而被箭射死。)這個封面是《君子》二十世紀60年代的藝術指導喬治·洛伊斯授意指導的封面之一。
4#
《紐約客》雜誌封面(1976年3月) - “從第九大道看到的世界”
1976年3月29日的《紐約客》封面:紐約鳥瞰。背景:一張用彩色蠟筆畫的紐約城,畫的視角是從第九大道的空中往西看,你可以看到哈得遜河(the Hudson River)、新澤西州(New Jersey)、堪薩斯(Kansas City),然後是太平洋和中俄日。描繪出了假想的曼哈頓人被限制的精神地理。 封面作者是Saul Steinberg,名字叫作“View of the World from Ninth Avenue”。
這個封面被無數次的複制和模仿,每個城市都想要一個自己的版本,Steinberg說:“如果我拿到該拿的版稅,這張畫就可以退休了。” 這個封面在該雜志的網站依然有售,售價450美元。
5#
《Esquire》(君子)雜誌封面(1969年5月) — 金寶番茄醬罐頭中的Andy Warhol
人物:Andy Warhol。
背景:Andy Warhol給大衆文化留下令人驚歎的影響,至今仍然是流行文化的靈感來源。波普藝術使美國成爲真正的藝術中心;使歐洲藝術家驚異著效仿;使前蘇聯藝術家找到了政治波普這種形式;使中國當代藝術找到了進入國際藝術平台的敲門磚。
“No matter how good you are, if you're not promoted right you won't be remembered”(不管你有多麽棒,想被人記住就要恰當地出位),這是Andy Warhol的警世佳句,在講究門面、排場的藝術圈,他早就明白自我宣傳始終比實力重要--要名留青史嗎,不須埋頭苦幹,請先給我一張別致的名片。
Andy Warhol生命中最大的轉折點是于68年被女演員Valerie Solanas槍傷後,自此他深居簡出,將自己封閉在于一個受保護的上流小圈子。這期封面是藝術指導George Loiss最具標志性的創意之一,這個1969年5月號的封面把流行文化的慶典與名人的創造相並列。這幅Andy Warhol淹溺的照片是對這位藝術家爲Campbell Soup設計的著名的罐頭皮善意的惡搞,此設計圖是波普運動盛行的象征。雜志標題是“The final decline and total collapse of the American avant-garde”
==============================================================
6#
《紐約客》雜誌封面(2001年9月) — 黑暗中隱約的世貿雙塔
人物:9.11中的救援人員。
背景:9.11災難中,死得最壯烈的是消防員、救護員、警察等殉職者。在逃難者拾級而下時,他們卻扛著器材往樓上攀爬。某位死裏逃生的丹麥遊客回憶,在樓梯中,一警員指點著胸前的徽章對丹麥人說:“請記住我的名字,告訴人們我在做的事。”他自知斷無生還可能卻依然前行,勇氣非凡。
在雙塔倒塌的2749位罹難者中,有443位救援人員。
[ASME原文解說]:New Yorker Covers Editor Franoise Mouly repositioned Art Spiegelmans silhouettes, inspired by Ad Reinhardt's black-on-black paintings, so that the north tower's antenna breaks the "W" of the magazine's logo.Spiegelman wanted to see the emptiness, and find the awful/awe-filled image of all that disappeared the on 9/11.The silhouetted Twin Towers were printed in a fifth, black ink, on a field of black made up of the standard four color printing inks.An overprinted clear varnish helps create the ghost images that linger, insisting on their presence through the blackness.(誰幫忙給翻一下,謝過 個人覺得這幅圖是測試LCD灰階的絕佳之選,ha~..不過對這場災難開玩笑有些大不敬,罪過罪過 )
=========================================================
7#
《National Lampoon》(國家諷刺周刊)封面(1973年1月) — :“If you don’t buy this magazine, we’ll kill this dog”(你要是不買這本雜誌,我們就崩了這只狗)
人物:狗狗。
背景:《國家諷刺周刊》是一本以在校大學生爲主要讀者的幽默雜誌,創刊于70年代初,是70、80年代美國大學校園最流行的刊物之一。當時這本雜志把流行文化、反主流文化和政治及粗魯而低俗的大衆口味集于一體。這幅臭名昭著的1973年1月的封面上是一個人拿著一把左輪手槍對准了一只看上去溫馴的狗,而狗狗則不屑地用它的眼角的余光斜視著手槍。作品由Ronald G. Harris 創作,是這本雜志最令人難忘的封面。
當時雜誌的藝術總監Michael C. Gross回憶說:“當時有好幾期的封面都不盡人意,是Ed Bluestone想出的點子,我們甩開了編輯自己幹,整出了這麽一個有品味的東東。”
=======================================================
8#
《Esquire》(君子)雜誌封面(1966年10月) — “Oh My God - We Hit a Little Girl.”(上帝啊,我們打中了一個小女孩)
這篇由傳奇文學作家John Sack 撰寫的封面故事幫助大衆改變了對越南戰爭的看法,是“新新聞學”史上的裏程碑。在1966年初,Sacks成爲了《君子》駐越南的通訊員,那時美國有10萬多軍人駐紮在越南。這篇3萬3千字的文章,迄今保持著《Esquire》最長文章的記錄。封面上的小標題“M連的真實故事,從Fort Dix到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