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有愈來愈多人關注「社會企業」這個名詞,也開始有愈來愈多人實踐社會企業的理念。我個人認為,社會企業將是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一項新機制與新引擎。 人類文明發展出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雖然這兩大系統讓人類的物質生活達到有史以來的繁榮與富裕,但卻也逐漸衍生出價值半盲文化的缺失,同時造成地球的不平衡,以及環保及貧富懸殊等問題。 這二大系統的漏洞(Bug)造成了價值半盲文化,指的是由於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的本質會造成大家只重視「現在」、「有形」、「直接」的價值,卻疏忽了要創造價值需要兼顧「未來」、「無形」、「間接」的價值,長此以往造成整個系統的不平衡。 而社會企業的出現,就是要補強系統的缺失。社會企業的新思維,就是要以企業經營的精神及價值交換的思維,從事一般非營利事業的營運,進而建立起能獲利的模式來回饋社會及參與者,形成生生不息的機制,成為全方位的社會價值創造系統。 以我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的「藝文社會企業育成專案」為例,就是希望引進民間企業的資源,讓企業捐款成為藝文社會企業發展的第一桶金(股本),同時讓藝文社會企業找到可以獲利的營運模式,如此即可將獲利源源不斷地挹注藝文團體本身,建立起永續經營的機制。 過去藝文團體總是需要靠外界的長期補助或贊助,如能建立起藝文社會企業的運作機制,將企業的贊助捐款視為對社會企業的投資,如此也會大大提高企業參與的意願。 惟建立此機制的瓶頸仍有賴主管部門的思維有所突破,要讓基金會能成為以公司為經營型態的社會企業之主要股東。如此社會企業的營運獲利除了用以持續擴大對外服務外,也可回饋社會與成立社會企業的團體自身。 社會企業的運作要成功,首先組織要能創造價值,其次則要面對消費者或贊助者的需求,由使用者付費或是由贊助者買單,如此建立起獲利的模式後,同時還要能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永續。 很多非營利組織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但如果長此以往將無以為繼;或有些單位則是長期要靠政府的補貼,但這樣沒有建立價值交換的機制,資源非最有效的運用,也無法永續。惟有透過社會企業的創新機制,才能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地創造價值。 因此,非營利組織在受政府補助及企業贊助的同時,應思考如何將部分業務轉型成為社會企業,並學習社會企業的精神,以利創造價值並爭取到更多元化的資源來源。非營利組織如能具備社會企業的精神,才不致因補助資源終歸有限加上愈來愈多的需求者,最終面臨無以為繼的窘境。 我也觀察到,在現有的社會體系中,教育及醫療服務應以社會企業的精神來運作,這兩個體系都是為社會長期的需求而存在,且不以追求營利的最大化為目標,經營往往需要特別兼顧公益的社會價值。這兩個體系未來運作如能具備社會企業的觀點與精神,相信將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也樂見台灣逐漸有愈來愈多的人投入社會企業,雖然社會企業尚未成為主流,但相信社會企業將是未來帶動社會進步的新引擎。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7 r- ~, a6 a/ ]7 m/ l
% c' c: \. T! V3 P! r6 v" K$ Etvb now,tvbnow,bttvb【2013/03/12 聯合報】公仔箱論壇$ K' _5 }/ H- K* {" j
5.39.217.76% U/ ~4 @( x1 ]
公仔箱論壇$ H% m- w+ B' P% c# S: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