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450D上市已有一段时间,有很多用户已经用上了450D,但还有很多用户持币观望。不过面对这样高性价比的进阶入门数码单反,很多网友都有兴趣试用,这次PConline评测室找来一位PCclub网友进行佳能450D试用,由于该网友只想试用不愿出镜,故本次隐去其身份。 首先,我并不是摄影发烧友,对单反并没有作太深入的研究。但我是个摄影爱好者,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要到外地出差,一般情况下卡片相机和单反相机我都会同时携带。我第一部入手的单反是尼康D40x,之后换了宾得K10D,最近又看上了佳能450D。原因嘛,1220万像素、点测、除尘、大屏幕取景、预升、SD卡,除了没有机身防抖外该有的都有。可能是之前用过K10D的原因,我对机身防抖并不感冒,对450D配的IS防抖头也没太大的兴趣。
这次香港出差之行,终于借到心仪已久的450D来用了。
&] [/url]
佳能 EOS 450D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佳能450D系列报道:
《中庸境界!论2008入门单反新生代之佳能450D》
《入门数码单反真命天子?1220万像素佳能450D评测全国首发》
《购机宝典第78期:佳能450D开箱验机完全指南》
《摆脱狗头之名 佳能18-55IS镜头评测》
《针尖对麦芒 佳能450D与尼康D60对比评测》
《以下犯上 佳能400D 450D 40D对比评测》
《从入门到准专业 佳能450D数码单反配镜头指南》 拿到佳能450D时,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轻,从350D开始,佳能的EOS XXXD系列就具有良好的便携性,450D机身重量为475g,比400D还要轻,对我而言,越轻便当然越好。  
佳能450D机身
单反手感也非常重要,不少人反应450D是一台“玩具”,这让我有点担忧,之前用D40x手感实在太差,无法忍受所以才卖掉。拿到450D发现担心有点多余,佳能450D右手皮垫握感要比K10D要舒服不少,机身大小也非常适中,虽然通体光滑的450D确实存在胶感,但换来轻便的机身我认为还是值的。  
佳能450D机身 大屏幕看图片就是爽,450D 3寸液晶屏幕占据机背大部分面积,操控按钮要向右侧偏移。
 
佳能450D机身
佳能450D按键主要都集中在右边,这样增加了右手的负担,又要握机,又要设置ISO、曝光补偿等拍摄参数,左手除了按菜单按钮之外几乎无事可做。  
前面已经说过,我对450D的IS套头不感兴趣,于是这次香港出差除了借来了450D外,还特意借了佳能最具性价比的L级广角镜头EF 17-40mm,虽然光圈最大只到F4,但红圈L镜头,成像和色彩还原都相当出色,最重要的是价格不会高得让人无法接受。
[ 本帖最後由 samsonzhou 於 2008-6-8 09:55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