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發表「牛奶駭人」的報導,本是為強調黑心商品的主題,但現在因檢驗方法和報導時機受質疑,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直接以「黑心媒體」形容商周。並有遭商周點名的食品廠商,經農委會檢驗產品證明未含禁藥,已對商周提告。 「黑心媒體」四個字何其沈重。目前食品安全風暴,已經令人人自危,此刻商周把牛奶這個品項挑出來檢驗,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是又一次信心打擊。商周的作法是盡媒體責任,或擴大恐慌呢?但連商周「總編輯的話」也自己承認是「一份不夠全面的檢驗報告」,則如此刊登,難道不怕被質疑是先留下卸責的退路? 食安風暴繼續延燒,但有很多話題已經到了流言亂竄、真偽莫辨的地步。一開始的大統混油事件,孫璐西教授就「獨排眾議」地挺身強調,不含棉酚的棉籽油是可食用的油,並非毒油;即業者或許標示不實,但並不見得是使用違禁添加物。葉金川稍早也曾為文指出,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納都是合法添加物,可允許於特定劑量下添加於特定食品項目中;他強調食品安全事件有些屬「殺人放火」等級,有些則是「小偷」或詐欺事件,「不是每個事件嚴重性都一樣」,故希望不必誇大炒作。 黑心食品重創台灣商譽,尤其很多老牌子也淪陷其中,令人無法想像、無法原諒這些大廠甘願犧牲商譽以求利。而商周在台灣媒體界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向來並不是走炒作八卦題材或捕風捉影路數者流,如今卻被專家指為「黑心媒體」。我們只能說,商譽無價,黑心之路莫行!
; h$ v/ Z1 \, V$ q% S5.39.217.76
# ` j" D* D* W1 w) T8 ` W公仔箱論壇
: V* O" `7 h! c/ {, l9 W; S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