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發達的商業城市,香港的廣告可謂無孔不入。但是,在香港很難發現有虛假廣告。負責廣告監管的特區政府廣播管理局上次接獲有關虛假廣告的投訴,已經是兩年多前的事情了。記者在消委會也未能查詢到近年有關虛假廣告投訴的個案。(12月15日《人民日報》)。
3 r- k( u& z7 X6 t9 A0 n2 T6 A/ M2 c公仔箱論壇 香港沒有假廣告大出筆者意料之外。想想看,生活中,我們哪一天不看到、不聽到、不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假廣告?別說是那些街頭墻面上、電桿上張貼的小廣告,也別說那些讓人防不勝防、不勝其煩的網絡廣告,就是那些在正規報刊上刊登的、在公共電視臺上播出的廣告,不也是經常被人投訴、批評有許多虛假成分嗎?根據現實的生活經歷,要我們相信一個地方沒有假廣告,那除非是在月球上。
' z: P& u% ]/ i. P8 j 虛假廣告多,並不是監管不給力。實際上,我們的管理部門也很忙、很累——他們不停地忙著“打補丁”,忙著堵漏洞:一個接一個地處罰,一個接一個地發布規章。可惜的是,事情幹了不少,但效果好像一直不是很理想,虛假廣告還是像打不死的千年老妖,不時就從某個地方、某家媒體冒出來。
2 J+ |1 j5 f; K7 `, Ktvb now,tvbnow,bttvb 兩相對比,讓人滿腹疑慮:我們和香港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有著近似的發展理念,為什麼在廣告的策劃、發布、傳播上,卻有著這麼大的差異?
1 v8 u" y7 q, ~8 v$ Q6 A' k 這條新聞給出的答案是“媒體自律、政府的嚴格規管,再加上消費者甄別廣告素養較高,是香港較少發生虛假廣告糾紛的主要原因”。香港一些媒體始終信守:謹慎是廣告部門的第一原則。不管是什麼廣告,不管給多少廣告費,只要媒體覺得無法判斷是否真實的廣告,媒體就會拒絕,絕不會因為收廣告費而丟掉社會形象,失去公眾信任。
8 A4 P# V8 J8 [( I" G. K* \( g: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反觀我們有些媒體,奉行的卻是金錢第一的原則,不僅對一些無法判斷是否真實的廣告揮手放行,有時甚至對一些明知虛假的廣告也不聞不問,甚至還幫廣告主出謀劃策,編造謊言共同欺騙管理部門,欺騙公眾。在受到查處時,還以並不知情、無法核實為理由,千方百計推脫、搪塞。
2 m0 q7 t% J5 n7 y" b/ V7 P 而且,香港政府部門嚴格管理、嚴肅執法也的確是虛假廣告在香港難以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香港沒有一條特別法例規管廣告業,但相關規管並不少。有了這些規章、條例,僅僅只能說是有法可依,而真正發揮作用杜絕虛假廣告的還是執法必嚴。在香港,無論是什麼媒體,只要是發布了虛假廣告,都會遭到嚴肅執法,就連香港亞洲電視臺這樣有影響的媒體,只因在一起廣告中使用了虛假的“最”字,就受到“強烈勸諭”處分。
$ x9 j1 R! s ~9 Q- Y 由此觀之,香港媒體這種自律意識的形成,除了媒體自身十分珍重自己聲譽、誠信意識較強、不願失信于民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政府的監管非常有效,違法成本非常高。發布虛假廣告對媒體來說,不僅會損害聲譽,影響形象,丟掉誠信,失去受眾,就是在經濟上也得不償失。
% }$ _$ B7 f2 v9 {- F/ t: E" { 香港這種管理廣告的模式,應該對我們的廣告管理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我們有許多的部門在管理廣告,有許多的法律、法規在管理廣告,但九龍治水天下大旱。原因在于我們的一些管理部門是有錢的事都爭著管,有難的事都推著幹。有的地方,管理成了創收,執法成了要錢。對于虛假廣告的管理多是用經濟的手段處罰,很少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管理。所以,虛假廣告成了割了又長的韭菜。在這個管理模式下,媒體拒絕虛假廣告的自律意識也就難以養成,而都是抱著一種只要有廣告來我就發布,沒逮到就該我走運,逮到了就出點錢打發的心態。這樣,虛假廣告怎麼能不泛濫成災呢?公仔箱論壇: t1 ]3 j) F( e4 f
因此,要想杜絕虛假廣告,不妨就學學香港。首先是管理部門不能唯利是圖,唯錢執法,而要嚴格管理、嚴肅執法。其次,媒體也應該以社會效益為重,以公眾形象為重,不斷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抵制虛假廣告!(張沛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