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政治素人的柯P,竟然能在首都市長的選舉中,席捲八十餘萬票,遙遙領先百年老店的國民黨候選人。不少人認為,這與柯P「在野大聯盟」策略的成功不無關係;因為這個口號使得淺藍感動,深藍卸下心防。 將柯P的成功,歸因於選戰策略,顯然忽略了選民的結構性因素。媒體常說台北藍綠為五五與四五比,但民調向來顯示,我國僅六成選民有政黨的認同。換言之,過去藍營所獲得的選票,不少是被「認人不認黨」的選民所墊高。柯P能贏,並非藍營選票倒戈,而是因為民進黨缺席,讓四成沒有政黨認同的選民,更能肆意的選擇他們喜歡的候選人。柯P帶來的驚奇,對國民黨的新主席是否有任何的啟發? 朱立倫以百分之九九點六一得票率,創了國民黨直選主席以來的最高紀錄。這在極權國家才可能出現的魔幻數字,堪稱「全黨擁戴,萬眾一心」。 然而,朱可能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個黨在過去五年內,黨員流失近三分之一,又遭逢遷台以來的最大的選舉挫敗,超高得票率反映的並非黨員的堅強團結,較像是黨內菁英自我放逐下的結果。 領導國民黨振衰起敝,當然是朱立倫責無旁貸的目標,但朱卻也是國民黨遷台以來,資源與權力最為困乏的一個主席。姑不論可活用黨產已被前任處理殆盡,各種在野勢力與媒體的緊迫監督,也使得殘餘祖產幾乎沒有變現的空間。 儘管新北市是最大的直轄市,但長期以來的中央集權與集錢,朱為了市政成績還得頻頻向中央伸手,有了主席頭銜,其他五都只會更虎視眈眈,地方沒被拖累就不錯,奧援主席運作幾乎是不可能。 與行政權緊密結合的馬總統,素來被認為主觀強烈、剛愎自用,朱想在黨務改革上,獲得總統無我的配合,似乎難以樂觀。 而政策的推動上,朱必須努力爭取立院的配合。但朱自己不是立法委員,又沒有資源可以攏絡委員,加上立院黨團數周前才說「要走自己的路」,未來「以黨領政」只會走來格外艱辛。 黨主席若不能在政策上扮演主導角色,企業界的支持,當然就有所保留,未來黨主席的構想,很可能連中央黨部的大門都邁不出。 在黨與政皆無資源可恃的情況下,朱主席若還力圖有所作為,柯P的成功之道,應該有許多可以借鏡之處: 若柯P能以「在野大聯盟」突破藍綠格局,朱主席是否也能思考,以「國民陣線」結合泛藍勢力,成為新的政黨聯盟?國民黨這塊招牌已是鏽蝕斑斑,關門選出的超高票黨主席,根本難以讓人振奮。但黨主席若能放下身段,與理念接近的友黨,組成新的政黨聯盟,除了可以激勵藍營士氣,朱主席藉此所取得的「泛藍共主」地位,也將使他超越國民黨的狹小格局,取得與行政、立法分庭抗禮的合理性權威。 在國民黨故步自封的體制下,朱的改革必將面臨黨內既得利益階級的阻撓,但若改革擴大到聯盟層級,在大局為重下,阻力也會獲得稀釋。再者,當國民黨只是「國民陣線」聯盟中的一員,提名與運作受到聯盟的規範時,國民黨也必然較容易爭取到四成無政黨認同選民的支持,使國民黨保住政權的可能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