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 文化学者
9 O5 e2 |2 b% r+ i# F0 L民意似乎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词。有学者说:“天大地大,民意最大”。只要是热点事件,它的身影总站在最前面。从刚判死刑的药家鑫案,到染色馒头之类的食品丑闻,总能看到民意的汹涌。眼下政府出台一些法规,也多了征集民意这个环节。显然,能重视民意,敬畏民意,肯定是一件好事。现代社会,本质上说就是民意社会。一项公共决策是否合法,标准之一,就看它是否符合民意。但对于民意的真正含义,我们却极少探讨。这个词似乎很简单,人人都能说出一二。大概由于这个原因,长久以来,民意反而成了一个含混的概念。tvb now,tvbnow,bttvb; U' f' ^! K; v: J6 P3 w! a
其实,政治制度不同,言论环境不同,都会对民意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显然不是民意社会。但儒家学者,却对民意做了很多思考。比如《尚书》说的“民惟邦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文尚书》说“天聪明,自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都在强调民意的重要。这些论述中,儒家并未单纯地探讨民意,而是多了一个中介的“天”。“天”在儒家看来,大致和今天“自然法则”的意思相近。合乎“天”就是合法,违背“天”就是违法。因为在古人眼中,天才是人与万物的终极裁判。可以说,儒家对民意的思考,已超越了国家和君王,带有一定的终极意义。民意不仅是世间的中心,也代表了天意在人间的落实。- l: s; s/ w6 C$ T1 ~' f
奇怪的是,把民意看作“天”的传统中国,并未实现对民意的真正尊重。可见,强调民意是一回事,真正要在社会中落实民意,又是另外一回事。尤其在现代社会,传媒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让民意的呈现更复杂。它既与大众媒体与精英意见有关,也隐含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价值冲突。这些都使民意成为一个含糊其辞的混合体。公仔箱論壇/ M# {) N2 |! C+ |1 e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很早对民意作过研究。他认为,民意可分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它的着眼点是公共利益。众意主要着眼于私人利益,也即个体私意的总和,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不同利益集团的意志。卢梭认为不同利益的共同之处,构成了社会,因此治理社会应完全根据公共利益。众意较易辨识,公意则抽象得多。公意有时与众意一致,有时又与众意相矛盾。在过去的专制社会,权力拥有者常会假借公意的名义,来实现自身集团的私意。由于不同的民众,对公意理解千差万别,并不存一个事先给定的公意。所以卢梭认为,只有通过理性讨论和投票形成的公意才是可信的。当然,这是公意的理想状态,即让民众经过公共参与和讨论达成共识和意愿。但事实上,这种理想状态实现起来,却很困难。tvb now,tvbnow,bttvb9 E; m2 f4 {/ y, o" G9 E
现代社会,公共决策须以民意为依归,已是常识。但如何在决策中,实现真正的民意,也就是公意,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比如一些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媒体,制造自己需要的民意;比如不同的群体对议题的兴趣不同,包括很多民众对政治生活的漠视,使民意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但这些理由,并不能成为社会不重视民意的理由,反而应当成为认真研究民意的原因。因为民意的表达越真实,越能避免公共决策受到少数利益集团的左右。5.39.217.761 F4 R% E8 e. d; U* S- u B
民众对公共事务的表达,样式很多,选举、写文章、跟帖、游说、请愿等,都是民意的表达。当然,各种座谈会、听证会和民意调查,也是了解民意的方式,这也是目前公共决策用得较多的办法。但由于某些专家和决策者之间,有很复杂的共生关系,这么征求来的民意,有时很难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意见。从长远看,只有出现更多的代表不同利益的组织,才能让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入到公共领域中进行自由讨论。只有当更多的民众在公共领域,开始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时,一个民意社会才有了雏形。很显然,公共决策关系到所有的民众利益,一旦被少数利益集团误导,会在很长时间影响到民众的生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K+ q p; {3 @* H; p
如何在公共决策中,准确判断与体现一个社会的民意,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对民意研究得越清晰,越有助于民众对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也有助于他们对各类社会议题的理解。当民众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与激情越大,全社会解决冲突和问题的能力,也自然越高。一个重视民意的社会,必然在察觉问题、反思问题与共同行动等方面,变得更为公正和有效。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对民意有更清楚的认知,有真正的敬畏。公仔箱論壇9 [1 T3 l& m. q- X! t/ } \; Y! T.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