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東西、撿到東西,幾乎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但一個失而復得,一個得而復失,且金額涉及10萬元,還是有點非同尋常。河南焦作市馬某和鄭某就經歷了這樣一場跌宕起伏的人生多幕劇。
1 S' G/ T# b8 ^* x' i公仔箱論壇 馬某騎摩托車下班回家途中,裝有10萬元工程款的公文包不慎丟失,發現後隨即沿原路返回尋找,從周邊群眾處得知被鄭某拾得。經人調解,鄭某同意退錢,但提出馬某要付1萬元酬金,後又將酬金降至8000元。在被扣留8000元後,馬某拿到了公文包及余下的現金。回家後,馬某認為鄭某索要酬金過高,要求再退還5000元,遭拒後將其告上法院。法院經過審理,支持馬某要求返還5000元的訴訟請求。公仔箱論壇& y d: ~1 @* s: z9 A; M1 D9 ^$ k
照很多人的想象,這個故事本可成為一段拾金不昧的佳話,豈料最後失主與拾得人竟然對簿公堂,變成了一場官司,不免興起人心不古之嘆。這個事件在形式上具有日常性,而它的發展及其結果又具有相當的震撼性,引起人們的廣泛議論也就不足為奇。
; J" A+ N4 O8 w2 A! G 若從一些人的道德理想出發,那麼,最理想的莫過于鄭某站在馬某遺失公文包的地方,等待後者來尋找,如果失主主動給酬金也堅決分文不取,這才顯得有傳統美德,才配別人給他送錦旗、唱讚歌。這樣的人有沒有呢?自然有。多不多呢?那就只能學孫悟空,到持有這種理想的人的肚子裏去看看才能知道。
7 Q; K: c9 G0 |6 V( k, e公仔箱論壇 天底下最能勝任愉快的一件事,是以不在場的優勢,評判當事人的道德表現,倣佛僅僅因為不在場,就佔領了道德高地。但只要不關乎自身利害,大話誰不會說?楚王打獵把弓遺失了,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說:“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據說,孔子聽到後說:“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這就好比說,一個中國人到美國去旅遊,丟失了10萬美元,也不必到處去登尋物啟事,反正是“人失錢,人得之”,物質總是不滅的。看上去孔子更高明,但發這樣的宏論,恐怕與這弓不是他的有很大關係。
( }: a8 }! J" u, A. n8 P5 b3 c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孔子究竟不是迂腐之人,否則,他就不會肯定子路救了落水者而接受對方“以牛”的答謝,也不會批評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卻不要國家報酬——這無疑比子路更高尚無私。或許可以說,“人失弓,人得之”不過是孔子的一個理想化願景,而做好事應得相應報酬,才是他基于洞察人情物理的務實主張。世界上像子貢那樣既不缺錢又願貼錢做好事的人,畢竟如鳳毛麟角,而像子路那樣做了好事接受對方的酬謝,則更具有“大眾性”和“世俗性”,因之也更具有勸善、行善的可持續性。因此,即使從孔子的觀點來看,鄭某的行為雖與子路不可相提並論,但只要不能證明他有侵佔的嫌疑,他就應得相應的報酬。
3 h( V' V/ z' z/ P) w2 M& v5.39.217.76 馬某作為權利人,在巨款失而復得之後,也並非不願酬謝拾得人鄭某,只是他們議價沒有成功,所以才尋求法律來解決爭端。在我看來,當拾得人拾金不昧,權利人都應遵循這樣的道德準則,即使人家不提酬謝的事,自己也主動提出,不能替別人確立過高的道德標準,認為拾得人分文不要才值得讚美,自己無須損失一分一毫乃是理所當然。道德價值雖不可以物質價值來衡量,但物質的補償或酬謝卻可以促進道德的實現與增長。馬某的幸運在于有跡可尋,並找到了拾得人,否則,以一般情形來推測,他很可能只好以“人失之,人得之”聊以自慰。但現在社會上還是存有疑慮,倣佛只有權利人主動、自願表示酬謝才正當,而拾得人若提報答的請求則似乎有損道德的純潔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U7 D8 \7 A) X X
馬某與鄭某因酬金談不攏而走上法庭,與其說誰貪婪或誰小氣,不如說源于人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也暴露出法律的不確定性。在處置拾金不昧的問題上,法律給出了大原則,至于酬金如何確定,則完全靠權利人與拾得人協商,協商不成訴諸法律,法院也還是只有同樣的大原則作為判決的依據。如果酬金有一個下限與上限的規定(不少國家都有),紛爭也許就會少很多,皆大歡喜的事情才可能多起來。tvb now,tvbnow,bttvb2 y* ^: Y0 S+ E( n
道德說難也難,難就難在對自己與對別人適用同一個標準;說容易也容易,容易就容易在只要做到將心比心。如果自己做了好事希望享受子路的待遇,自己被別人做了好事則又希望對方有子貢的風范,那麼所謂道德就很可能還停留在想象中。
: F; d: M8 q* _( b7 f+ E5.39.217.76 來源: 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