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日曝光一宗金額達二十四億元的驚天騙貸案,附帶揭露出文物鑑定行業的種種黑幕,那些所謂的國家級專家學者的眼力高低,原來是以收取金錢多少來衡量。tvb now,tvbnow,bttvb/ {$ o+ K6 ?9 F5 p+ `
據報道,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五名國家級鑑定專家,為一家公司老闆自製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開出二十四億元的天價評估,該老闆據此騙貸十億元,而專家們則收了二十多萬元的評估費。3 A9 } r2 h1 C6 U
楊伯達等人是中國文物鑑定的泰斗,對文物真偽的判定從來是一言九鼎,但今次卻是看錢下注,名望掃地。此案動搖了文物鑑定以及收藏行業的公信力。這不能不讓人質疑,中國的文物鑑定還有多少是真的?
' s2 T+ P+ F& }* {+ ~報酬愈高 估價愈高據調查,所謂的專家鑑定其實都是走過場。楊伯達承認,當時就在裝着「金縷玉衣」的玻璃櫃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其實按照行規,鑑定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須要「上手」,甚至要用科學檢測儀器來作嚴格判定。這些泰山北斗只不過瞄了一眼,就給出了假的金縷玉衣二十四億元的天價評估,如此鑑定,簡直就是信口開河,十分兒戲。
$ \4 ]8 h" Z2 p: Y& g' x5.39.217.76事實上,當下許多文物鑑定專家名頭很大,但鑑定文物像驗鈔機一樣,刷的一下就鑑定完畢。有家博物館曾經請了四名專家,三天鑑定了六百多件文物,平均每天鑑定二百多件,幾分鐘鑑定一件文物,還居然判定都是真文物。這樣草率的鑑定,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s7 A' U+ E6 Q5 Y. F& C8 [
金錢蒙蔽雙眼,物欲決定見識。國家級專家所以草率了事,主要是因為被孔方兄迷住了雙眼。有人說,文物專家賣眼力,與小姐賣身一樣,完全是按價出售,此話可謂一針見血。當今文物鑑定都是收取報酬的,而那次「金縷玉衣」的鑑定報酬為當時「最高價」,於是專家們也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報酬給的愈高,吹水的工夫就愈足。
$ h5 u. U- I% K5 ]. p9 H6 L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現在的中國,一切可以做假,食品可以做假,證書可以做假,與領導人的合影可以做假,人與人之間虛與委蛇,整個社會瀰漫着虛情假意。官員們表面上一本正經,實際上男盜女娼;專家們滿口道德文章,暗地裏胡作非為,精英階層尚且如此,百姓又情何以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世界頂峰,但道德崩潰則亘古未有,這樣的崛起,有何意義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