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看《新聞聯播》,還是看面孔?

25日晚《新聞聯播》中兩位新主持人歐陽夏丹和郎永淳

    央視《新聞聯播》播音員又換新面孔了,引來公眾新一輪的圍觀。這兩年,《新聞聯播》一出新聞,我記憶不錯的話,大抵都與“新面孔”有關。這一回是歐陽夏丹和郎永淳,上一回是李梓萌和康輝,再往前是海霞和郭志堅。毛主席說過:“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老的退了,新的補充進來,這種正常的更替現象,在《新聞聯播》那裏不知怎麼每每成為比新聞品質改進本身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 f. B4 B( K& L2 E, ^    《新聞聯播》,顧名思義,這裏的主題詞或曰關鍵詞應該是“新聞”而不是“播新聞的人”,尤其是央視的權威地位以及《新聞聯播》的黃金播出時段而言,“新聞”二字的分量在這裏更不言而喻。現在,恰恰相反,《新聞聯播》的內容應該如何改進倒是沒多少人關注——至少沒有像“面孔”這樣大張旗鼓,反而動輒為“年輕化的”、“清新的”播音員出鏡而歡呼雀躍不已,這就分明是在這個與娛樂南轅北轍的欄目裏,硬塞進些娛樂化的元素了。這幾年對待年度全國“兩會”即有這種傾向。“兩會”召開之時,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往往不是那些涉及國計民生的正式議題,而凈是一些明星代表委員的“花邊兒”玩意,或者那些令公眾啼笑皆非的議案提案。這種現象已經備受詬病,而過度關注《新聞聯播》播音員的面孔,則顯然還沒有被人們意識。公仔箱論壇6 _, @$ S) O2 F9 H2 j
    新面孔既出,若幹專業人士搖身一變成了看相的。不知是誰,把《新聞聯播》播音員的面孔名曰“國臉”,看相的人們于是發現,國臉要“國字臉”才般配。有個醫學博士就這麼分析李修平:面部比例周正,恰好符合“三庭五眼”,從整容外科角度上挑不出瑕疵。並且在他看來,《新聞聯播》歷屆主播面部都遵從同樣的標準。不知是他自己此番看走了眼,還是有個副教授存心和他較勁,人家說歐陽夏丹、郎永淳的“新國臉”打破了國字臉慣例,尖下巴,面部輪廓線條很柔和,沒有分明的棱角,這類臉型的人有很強的俏皮感,特點是親切、活潑。博士先前還說,國臉最適合播報《新聞聯播》節目,因為“嚴肅的外貌會使得他們說出的新聞更讓人信服”,臉型越尖越娛樂化。照這麼來看,歐陽和小郎這對新面孔到底選對了沒有,還被他們“釋疑”得糊糊涂涂了,不知你怎麼樣,反正我糊涂了。前提得明確,那兩個人並非在掐架,是在下把他們兩個的言論擺在一起,試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c' e+ B/ x" x# W* O) ~公仔箱論壇    我在從前也是看《新聞聯播》的,但任何面孔都只是捎帶看一下,從來不當成重點,誰在那裏播報沒有關係,看的是內容。說來慚愧,好久沒看了,故用“從前”二字。我想《新聞聯播》肯定有自己的目標定位,然後服務自己的目標人群。如果有民調到我,我得老實承認,自己似乎不屬于那個人群,所以就知趣地投奔了央視的其他新聞欄目,像“東方時空”、“新聞1+1”,尤其是白岩松的周末盤點,如果守著電視機的話,如果看新聞的話,離不開這幾個欄目。在我看來,《新聞聯播》現在的以及今後的任何“新面孔”出現,充其量都只是“新陳代謝”的一種,委實不必要過度關注、過度解讀,過度了,就是在舍本逐末。因此,我倒是讚同一篇報道裏說的,《新聞聯播》“其他方面的變化更加令人期待”。(直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