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最近敦促蔡英文提出實質可行的兩岸政策,因為明年總統大選前「台灣人民有權利知道」;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也提醒,「九二共識」是北京的底線。對於兩人談話,蔡英文的反應都是間接迴避:「卸任官員的談話不代表美國的立場。」施藍旗雖表明美國應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不應介入選舉,卻提到兩岸持續合作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因此,她期待美國行政部門「已經或在未來」繼續積極把握機會,「悄悄施壓民進黨的領導階層,尤其是蔡英文」,以形塑縮小兩岸歧異的中國政策。施藍旗去年初才卸下AIT執行理事職務,儘管她負責美國對台事務多年,但一向謹言慎行;因此,如此坦率直白的發言,很快就驚動了民進黨高層。蔡英文第一時間的反應還算平和,重申會盡力維持兩岸的現狀;但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就顯得氣急敗壞,除了馬上否認這是美國的官方立場,貶抑施藍旗談話的代表性外,還把施藍旗發言的場合貼上「傾中團體主辦」的標籤,要求美國退休官員自制。這樣的反應,幾乎就是民進黨對付台灣內部政敵的制式態度。民進黨的反應如此強烈,恐怕還是擔心二○一一年九月蔡英文訪美時,遭到白宮國安會高層官員「突襲」的噩夢重演,有以致之。當時,蔡英文正和馬英九競選總統,馬英九執政四年,美方已多次肯定馬政府開展兩岸關係的努力;反觀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只能提出空泛的「台灣共識」,對台灣而言已經顯得缺乏說服力,更難讓美方官員信服。因此,俟蔡英文一行一離開華府,人還在前往波士頓的飛機上,英國「金融時報」就引述一位不具名美國資深官員稱,歐巴馬政府擔心若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此舉,不僅讓蔡英文措手不及,某種程度也影響到其選舉結果。據信,這位資深官員正是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唐尼倫。當時曾陪同蔡英文的施藍旗,在這次發言的研討會上,也提到了這段過往。她說,蔡英文「只注重過程,沒有明確的結論;美國政府想聽的是,她處理兩岸問題的明確計畫是什麼?」施藍旗隨即直言:「老實說,她在這方面的說法,讓人感到失望。」施藍旗點出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迄今曖昧不明的罩門,這固然難堪,但民進黨沒有必要立刻還以如此負面的反應。事實上,若調整一下角度看施藍旗的談話,還能看到華府的善意。蔡英文籌備中的華府行,將見到的歐巴馬政府資深官員,仍會是二○一一年幾個不信任她的老面孔,例如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當時的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羅素,如今已成了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接任的麥艾文,則還是新手。民進黨希望華府能比照當年的馬英九,安排蔡英文見到副國務卿布林肯。對華府而言,已觀察、應對蔡英文多年,對她的思考模式與習性毫不陌生,認為她「務虛」的主觀認知依然未變。因此,或許故意透過施藍旗預先提醒,免得蔡又重蹈「空心」覆轍。此為善意之一。此外,雖然華府十分了解蔡英文,但和四年前比,客觀環境卻已大相逕庭。如施藍旗所言,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後,美國已意識到台灣可能再度政黨輪替,等於表明美國已經準備接受「蔡總統」。此為善意之二。因此,施藍旗代表華府的主流意見,希望蔡英文拿出「有勇氣的領導力」,在兩岸政策上不要用無法滿足外界關切的模糊方案,或推出不清楚的共識,造成國際社會與台灣內部疑慮。也可視為華府對她的期許,而非批評,此為善意之三。誠如西諺所云:「每朵烏雲都鑲著銀邊(silver lining)。」民進黨和蔡英文若能正視施藍旗談話的真正意涵,多點智慧,少點魯莽,就不會自限在華府施壓或警告的烏雲中;否則,一直閃爍迴避,提不出各方較可接受的兩岸政策,就看不到華府指點迷津的銀邊。tvb now,tvbnow,bttvb! a/ _/ V- Y0 d,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