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大戶條款暫緩三年實施,延至2018年上路。將燙手山芋丟給新政府,也是繼前年修法取消8500點課稅天險後的再次修法,反覆不定、結果歸零的稅改結果,立法粗糙。令人氣結的是,台股在「證所稅」陰霾及課稅門檻不確定的恐慌下,投資人無心操盤紛紛撤離台股,原本每日1200多億元的成交量,驟降至700多億元,政府每年原可坐享千餘億元的證交稅,也馬上掉到700多億元,三年來1500多億元的實質稅損,及原本熱騰騰的台股,被搞成似冷凍庫,慘痛教訓政府應謹記在心。馬總統剛連任時,曾公開表示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貫徹執行分配正義,近期推動的「加薪四法」、「房地合一稅」、「增加富人課稅」、「重視青年政策」,甚至傳出建議財政部長張盛和,應將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由現行12%提高至15%,看得出國民黨為了重獲民心,確實想做些大事。政府美意屢遭挑戰,3月26日立法院才剛通過「加薪四法」修正草案,明訂企業要從獲益中提出一定比例給員工分紅、加薪,立即引發全國工業總會聲明反對「有違公司治理原則」。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批評這種片面立法解決全球化的凍薪問題,不顧企業可能出走,也不管股東、股票本質的衝擊,用一個解決不了問題的不負責任做法,回應民眾的期待,那就是民粹。一連串的民粹,如台新金控與彰銀經營權之爭、頂新集團出售101股權等議題,政府也都是以民眾期待為先,制訂強勢的行政干擾,既不符合公司治理原則,更阻礙了市場的自由機制。政府的強勢作為會讓民眾感到一時很爽,但這種超越董事會權責,由政策阻礙上市櫃公司正常運作,短期看不出影響,但溫水煮青蛙,一旦國際投資機構將台灣的政治干擾視為阻礙投資變數時,台灣的不友善投資環境,外資將更不願來台投資,連自家人也要外移變身為外資,屆時沒有企業願意來台投資,勞工將蒙受其害,是政府喊爽時,不得不戒之在心的後果。$ w4 L6 u, l& R5 z(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