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柴靜的「穹頂之下」,是否就是1962年美國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望著眼下,很難。「寂靜的春天」是美國環境正義的啟蒙者,它在美國最知名的雜誌「紐約客」登場,它論述的主要敵人是氯化殺蟲劑,卡森是由一篇寓言展開她的命題,寓言裡美國中部一個小鎮,突然遭到神奇的瘟疫襲擊,很多人猝死,小孩亦復如此,鳥兒奄奄一息,整個鄉村是寂靜的一片。而「穹頂之下」從網上入侵,席捲中國,只一天多時間,竟有上億人次的觀看,氣勢比諸「寂靜的春天」何止千倍。但柴靜把整個戰爭縮小成她與霧霾的一場「私人恩怨」,只是為了保護她那出生即有腫瘤的女兒。卡森與柴靜都在敘述同一件事實,化學產品或是人類為生活與製造而消耗的能源,不只對環境造成毒害,更入侵了我們的身軀,它最終無疑地將帶來「死亡」。而她們的敵人都將以相同的邏輯進行反擊,亦即保衛了環境主義者的自然,將犧牲掉所有的經濟利益,結果將是人們的饑荒、經濟的凋萎及工人的失業。然而,柴靜的仗不只如此,她對抗的不只是產業,還有一群特權保護下陰狠的統治階層;中石油與中石化是她潛在的最大敵人,片中還嘲諷環保部門無能,揭露官員替特權掩飾的劣跡。柴靜以一人之力,引爆全中國的官民回響,相當齊柏林前年「看見台灣」的翻版,而且影響更巨。一定意義下,柴靜不是純粹的環境宣言與運動,她可能正捲入一場政治鬥爭;只不過,她是帶著良善目的。然而,就時代的演進,中國大陸已經到了環境正義必須崛起的時刻,柴靜暗喻的「穹頂」,不只是霧霾,還似是人們的蒙昧及官場的腐敗,但只要一點點藍出現了,春天也將不遠。
A5 @" S- |+ F0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