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旺報27日發表社評說,繼去年11月北京舉行“亞太經合會議”,近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在雅加達召開的“亞非峰會”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見面。從習安兩人禮貌性握手和30分鐘的會談氣氛來看,中日緊張關係確實較過去緩和,但離突破仍有相當落差。 公仔箱論壇1 v- J @# |0 d; Z. B) k
- Q* B1 W# k. R* s公仔箱論壇 社評說,安倍這次主動積極安排“習安會”,主要仍在營造中日關係柳暗花明,以回應日本輿論的期望及減輕華府的壓力。他迴避北京關切的二戰歷史問題,“亞非峰會”上的演講只提“深刻反省”,略過對日本殖民侵略和受害者表達誠心歉意。
1 t5 P5 o7 h, n/ D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j% A' J& v& g2 \
根據日本右派媒體《產經新聞》的現場報道,習安會晤原本氣氛良好且時有笑容,兩人一旦觸及歷史問題,則僵局立現。安倍顯然無視北京的期望,習近平也在安倍演講前夕刻意的離席。
. E% w% p4 y* N) `
' M$ D: ^% m. s7 H+ O公仔箱論壇 安倍在“亞非峰會”的演說只提“深刻反省”,卻吝於對日本殖民侵略和受害者表達誠心歉意,意味中日關係早從歷史分歧走向東亞領導權爭奪。安倍啟程赴雅加達之前接受日本BS富士電視專訪,蓄意抨擊了北京主導成立的亞投行意在借高利貸,刻意坐視3名女性“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峰會期間力促印尼加強軍備回應中國在南海的軍事作為。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2 N) p" n, Y& O1 b# r4 S
tvb now,tvbnow,bttvb' n, n5 l! h# o5 p6 L
社評說,安倍機關算盡,北京無須再期望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安倍會有回歸史實的表述。《讀賣新聞》社論警告安倍一昧否認日本曾侵略中國的後果,點出了“習安會”難掩中日地緣政治的競爭。0 ?0 Y$ W: g$ |( [3 w
tvb now,tvbnow,bttvb/ t& E) K4 @7 C, z9 h( m1 I( V
東亞近代史上從未出現“一山容二虎”的狀況,以往若非“中強日弱”即“日興中衰”。安倍5月訪美計劃至阿靈頓國家公墓致祭、參觀大屠殺博物館與二戰紀念碑,更打算在美國會首次演說誓言反戰,卻不願意對二戰侵略罪行表達歉意,關鍵已非右翼軍國主義思維所能詮釋,而關乎到東亞政經主導權的爭奪。 5.39.217.76, e7 r' R: ^# g% Y* f! v0 _3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s+ d: B! _8 ^" Q8 |" \ x) `
社評說,當下美國推動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已遇困境,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擴大中國的政經影響力,也對日本爭霸亞洲形成巨大壓力。亞投行(AIIB)更對日本主導的亞銀(ADB)營運產生排擠效應,衝擊日本的對外投資,出口和就業市場。財相麻生太郎3月下旬就表示,亞投行若能滿足日本提出的條件,日本會考慮加入,顯見安倍急於二度安排“習安會”,或為探索進入亞投行的路徑。 5.39.217.762 X0 d( h/ E! d" ]! J$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8 b6 A- a! z# T
“習安會”表面的和緩,難以掩蓋中日深化的矛盾關係。安倍主政後的“聯美(歐)制中”、對外建構“自由與繁榮之弧”與推動“價值觀外交”,意在形成“圍堵中國網”,但從雙方最近在東亞地區爭取高鐵市場的成效而言,安倍的策略鮮有成果。日本即便贏在高鐵技術、營運經驗或安全體系,卻難敵中國的雄厚資金(提供貸款),亞投行正式運作後更加如虎添翼。面對愈趨緊密的中美關係,安倍愈迴避二戰侵略史實,就愈會惡化中日關係。中美日3邊關係一旦失衡,日本在東亞權力競逐注定會逐漸被邊緣化。
1 y0 @4 w' C* r0 u
3 }( F/ \+ |- f公仔箱論壇 安倍的錯誤歷史觀已使日本外交處於被動,北京為贏回正確的歷史觀,也耗費了巨大外交和經濟資源,中日持續爭鬥的結局多半會兩敗俱傷。北京已經採取更多的智慧營造中日和解,進而重新締造東亞榮景,但不乏長期抗日的心理準備。習近平在這次亞非會議重申的3項倡議(深化亞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針對的雖是亞非國家,但也間接告誡日本需要把握機遇,合作建構命運共同體關係。
9 l6 G0 ^8 z) N# h$ f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p& ?; }7 A0 z2 L/ |6 c
社評說,中日無法改變地緣關係,雙邊和則兩利,衝突則引發東亞動盪。為避免雙邊爆發軍事衝突,安倍必須本著正視二戰史實的態度,只強調維持和平發展道路,無助於化解中日歷史心結。惟有承認錯誤才能踏出中日未來面向合作、互惠、共贏的第一步,走出歷史夢魘創造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