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公民進場助綠電

昨天傳出位於澎湖的國內首座公民風場,成立九個月即宣告失敗,這雖是國內發展綠色電力的挫敗,但擴大公民參與,是我國推廣綠電的必走之路。風電是我國推動再生能源的重要選項,台灣天然環境適合發展風電,但近年國內推動風電卻遭遇極大阻力,公民、環保團體對風機的疑慮始終未除,讓風電發展陷入瓶頸。在台灣,陸域風力開發愈來愈接近民宅,地方抗爭接踵而來;政府改推在海域上的離岸風力,卻因補償金談不攏,地方反對聲浪也大,原定要在今年底完成的三個風場示範案,確定延期。德國、丹麥發展公民風場多年,在開發商、風機供應商、在地民眾、地方政府長時間磋商中凝聚共識,民眾從中了解投資風場的獲利,創造政府、企業與民眾的三贏。國內公民團體多次表達,贊成台灣發展低碳能源,不反對開發風力,只是對開發方式、配套方案與回饋機制有疑慮;經濟部官員也說,風場建設必須與當地居民結合,避免出現「電廠不要在我家旁」的鄰避效應。要讓風電從公民團體質疑的「惡鄰」轉為「好鄰居」,除了擴大民眾參與風場建設前環評外,風場建設後,當地居民如何共享風電帶來的成果,亦是推廣風電必須考量的重點。過去每當談到發展再生能源,電價上漲是常見的阻力,但今年4月新版電價公式實施後,已確立使用者付費、推動再生能源的機制,企業投資綠電的意願增強,一般民眾是否支持建設綠電,成為另一關鍵。公民進場參與綠電分三個層次,一是政府擴大電力資訊公開透明,鼓勵全民共同決策;二是民眾主動參與,理性看待風電等綠電投資;第三是讓民眾成為綠電股東。公民從綠電興建前、興建中到興建後,都能參與、監督,甚至獲得經濟回報。在全球減碳呼聲下,發展乾淨能源已是全民共識,推動再生能源不只是政府鼓勵、企業投資,公民在發展綠電中,更要展現「不只批評,也要有建設性方案」的氣度。1 l" |1 ?! E: u5 v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