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倒掉的不僅是一張《世界新聞報》

資料圖

    有168年歷史的英國《世界新聞報》關閉了,報紙的實際控制人、著名的新聞大亨默多克準備出庭作證了。這個因涉嫌竊聽個人隱私而成為眾矢之的的新聞帝國終于妥協了。
2 R0 J) H8 j' a& s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由此引發的風波並未平息,現在,西方新聞市場暗流涌動,有關新聞陰謀的言論甚囂塵上。人們感到困惑的是,一清二楚的案件,為什麼變得撲朔迷離。《世界新聞報》觸犯了英國法律,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政客和新聞從業人員為之說情?
( T. J. k1 N( y0 {5.39.217.76    在世界新聞傳播史上,曾經有所謂第四權力概念,認為新聞報道權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之外的國家第四權力,換句話說,新聞報道權屬于公權力范疇,它雖然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一樣,都來自于公民的憲法授權,但是,當新聞報道權脫離了公民權利之後,就成為具有獨立權力主體的特殊公權力。掌握新聞報道權的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享有類似于警察和法官所享有的公權力,不僅可以進入公民的私人領地,獲取公民的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而且可以像法官那樣隨意地評論人物,對公民的言論進行審判。這種派生于第四權力的新聞邏輯,從來都沒有被任何國家的法律所承認。但是,縱觀世界新聞發展史,人們不難發現,西方新聞媒體正越來越習慣于超越傳統的職業底線,把自己的觸角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新聞報道權幹涉公民的生活,甚至以自己強大的新聞影響力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W3 s; q3 P5 u& T2 N+ G4 l; z
    《世界新聞報》就是一個秉承第四權力理念的新聞媒體。在長期的經營中,《世界新聞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扒糞”性格,以制作聳人聽聞的新聞作為自己的風格。按照《世界新聞報》負責人的說法,就是要讓周末休息的讀者坐在舒服的沙發上,滿足窺探的欲望。在這樣的經營方針指導下,《世界新聞報》不惜花費重金聘請私家偵探,採用現代化技術裝備監聽新聞人物的私人電話,並且將這些電話錄音整理成獨家新聞報道,滿足讀者的好奇心。此次引爆《世界新聞報》的案件是,《世界新聞報》雇用的私人偵探對英國一個失蹤女孩兒的語音信箱進行秘密竊聽。這則消息一經披露,英國朝野一片嘩然,因為人們不知道還有多少私人語音信箱被《世界新聞報》監控,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個人隱私被《世界新聞報》掌控。公仔箱論壇2 g4 K/ W9 h* o- X2 Y# q& h
    《世界新聞報》雇用私家偵探竊取個人隱私事件暴露之後,人們發現西方絕大多數新聞媒體都雇用私家偵探獲取獨家消息。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懷疑,那些無處不在的私家偵探跟蹤調查個人信息的時候,是否得到公民的允許,抑或是否得到法律的授權?
) V' g" L: U1 z* E) z. K% H; u    長期以來,西方新聞媒體把自己塑造成為公民的代言人,社會的眺望者。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新聞媒體記者可以雇用私家偵探,可以出資購買獨家消息,可以拒絕出庭作證,可以保護自己的新聞消息來源。現在看來,任何權力都具有兩面性。如果新聞媒體濫用自己的新聞報道權,雇用私家偵探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權,損害公民的隱私權,那麼,新聞媒體非但不能保護公民的權利,反而會成為損害公民權利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新聞媒體出資購買獨家消息,可能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但是,如果新聞媒體的採訪報道與金錢緊密聯係,那麼,人們就不能不懷疑,新聞媒體出資購買的獨家消息究竟是真實客觀的消息,還是某些政治集團或者商業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新聞媒體?絕大多數西方新聞媒體都是純粹的商業機構,他們為了獲得商業利益,必然會考慮到投入產出的效益。當新聞媒體為了獲得獨家消息而從事金錢交易的時候,那麼,人們所看到的新聞究竟是真實客觀的新聞,還是沾染上“銅臭味”的虛假新聞?新聞媒體為了保護自己的消息來源,其採訪筆記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其工作的場所不被搜查,新聞從業者可以拒絕出庭作證。可是,如果新聞從業者把所有這些特權當作掩蓋虛假新聞的借口,那麼,公眾還能獲得真實客觀的新聞嗎?tvb now,tvbnow,bttvb. \6 g& A4 M9 G% w* [' a, ~
    現在英國的司法機關已經介入調查,美國、澳大利亞的司法機關也準備展開調查,相信隨著調查的深入,新聞媒體採用非法手段竊取個人隱私的行為,將會更多地暴露在人們的面前。公仔箱論壇7 Z3 q$ o4 o: ]( B8 t) z1 N* n
    不可否認,新聞媒體在社會變革中曾經並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的權力來自于公民憲法的權利,如果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以犧牲公民憲法上的基本權利為代價,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那麼,這樣的新聞媒體就是有問題的。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的行為底線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損害公民的基本權利。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否則,新聞從業者只能站在公民的大門口,不得登堂入室,強迫公民公開個人信息。
% U+ _. P$ r1 ]+ Ztvb now,tvbnow,bttvb    《世界新聞報》非法竊聽案件暴露之後,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英國下院發表講話,認為這一事件充分說明英國媒體賴以自豪的自律機制已經徹底失效了。《世界新聞報》是否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導致世界新聞市場重新洗牌,人們還不得而知。但由此引發的問題值得所有新聞傳播學研究者高度重視。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有可能使人們對西方新聞市場產生錯覺,以為西方新聞市場是一個自由的、充分競爭的新聞市場。西方新聞市場的形成具有自發性和自律性,在高度競爭的新聞市場中,新聞媒體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必然會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尊重公民的基本權利,提高新聞的品質。現在看來,只要有競爭就會出現不正當競爭,《世界新聞報》所引發的問題恰恰是不正當競爭的結果。《世界新聞報》的經營者為了獲得獨家消息,雇用私家偵探採用非法手段竊取個人隱私,這種惡性競爭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公民的權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徹底顛覆了新聞職業倫理。
" {5 Q8 p/ Y$ S+ @2 p    《世界新聞報》的倒掉,不僅僅是一個新聞媒體的消失,它同時也讓人們看到退潮之後,西方新聞媒體精心包裝的醜陋身體。(喬新生)

媒體道德界線豈能含糊

      很多年前,讀過一本美國小說,書名忘了。故事情節大體如下:某個城市的媒體競爭十分激烈,不斷有報紙倒閉,可偏偏有家報紙賣得特火。每次發生大的綁架案等犯罪活動,這家報紙總會搶先報道,且內容詳實,逼得別的報紙沒了活路。有記者覺得納悶,就做了一番深入調查,結果發現,那些聳人聽聞的犯罪活動竟是那家報紙的老板雇的犯罪團夥所為。公仔箱論壇: j+ V! x* A: ?; _  g
  這兩天接連讀了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門”的報道,就聯想到了那部小說。嚴格說來,《世界新聞報》記者的竊聽行為,與小說中那家報社老板幹的勾當,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性質大體上是相同的。二者有著一個共同點:不惜違法而“制造”獨家新聞,讓報紙更暢銷。
- x: D' v1 o8 L  M9 Ftvb now,tvbnow,bttvb  《世界新聞報》的發行量在英國報紙中名列前茅,與其近年來不斷獨家曝光名流政要的隱私顯然是分不開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k4 r2 U1 J" v- P) Z2 s8 `
  現代西方商業社會中運作的媒體,大體都要面臨兩大壓力。第一大壓力是要滿足受眾對社會名流、政要的風流韻事之類的花邊新聞的興趣。新聞越來越娛樂化、“狗仔化”的傾向其實與受眾的這種心理是分不開的,而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則加重了這種心理。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許多很正規的網站,在很正規的新聞頁面上,也要放上一些頗能吸引眼球的不那麼正規的名流照片以及相關新聞的鏈接,以吸引網民點擊。
$ R; M& j8 \8 x" r  mtvb now,tvbnow,bttvb  第二大壓力則來自市場。現代媒體日趨多元,紙媒面臨網絡、電視等多媒體的激烈競爭。在很多西方國家,現存的紙媒中有不少都是在慘淡經營,還有的幹脆轉為純網絡版,生存下來的自然要有些“奇招”、“怪招”。當大報小報化、新聞“快餐化”成為趨勢,一家報紙的頭版頭條寫什麼,有沒有獨家爆料,有沒有“人咬狗”之類的新聞,就會直接關係到它的命運,尤其對《世界新聞報》這樣的小報來說,更是如此。
' N" V4 m8 c8 A0 b% R% n( R$ W" Y, a  這兩大壓力結合在一起,擠壓了報紙及其從業者在職業操守與道德之間的運作余地,扭曲了為確保公眾知情權所應作的努力。《世界新聞報》爆出醜聞,可以說與這兩大壓力不無關係。
2 S0 N) {" b* @* j0 s  d  有業內人士說,《世界新聞報》敗壞了西方媒體“看門狗”的形象,作為負有監督責任的媒體不應被隔離在監督之外,理應有更嚴格的自律;也有業內人士說,不能因為這個案件影響了媒體所負有的輿論監督責任。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其實,從現代媒體發展的歷史看,知情權與隱私權的界線之爭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即使是在法律規定已經十分嚴格細致的一些西方國家,這條界線也往往是模糊的。西方一些媒體站在這個“模糊界線”上的做派,本已不時顯得無道無義,在市場化的激烈競爭下甚至表現得更加無所顧忌。但是,道德操守係人類文明應有的屬性,道德界線不能含糊。(丁 剛)
1

評分次數

  • aa00

“竊聽門”給西方上了堂啥課 (馮創志)

    《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已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據媒體最近報道,一名曾經指稱《世界新聞報》竊聽的記者肖恩‧霍爾被發現死于家中。此前媒體透露,霍爾還曾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竊聽行為在《世界新聞報》"泛濫”。
& d5 V1 r4 T  _; j# Z% e  ctvb now,tvbnow,bttvb    令人玩味的是,為何一家已有逾百年歷史的著名報紙卻滑向竊聽之路?《世界新聞報》高層坦陳原因:《世界新聞報》內部存在巨大的競爭力,而電話竊聽則能夠提供消息。一旦某個記者通過電話竊聽得到關于社會名流的消息,他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利益交易的鎖匙,提取同等價值的新聞。而披露社會名流的隱私多,報紙當然會刺激讀者眼球,報紙的發行量也會相應增加;而廣告收入不僅與發行量、與股市價值成正比。總之,為著片面追求報紙利益,竊聽,這個令公眾討厭的不法行當就會鑽入媒體,成為一些人們樂此不疲的道具。
, E  }8 K9 H3 F6 J# \! e- ~0 ~9 c+ V    一家著名品牌的報紙走向“竊聽之路”,竊聽時間之長,不能不說是媒體的悲衷,也是社會悲哀。長期以來,西方媒體經常標榜自己的西方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無疑是掌了西方新聞自由一巴掌。
* S9 g3 O7 [/ I' m: c5.39.217.76    英國一位政治哲學家曾指出,當今時代的大多數戰爭是通過傳媒進行的。當然,這裏所說的“戰爭”泛指各種樣式的國際對抗。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曾說:“誰要是不相信可以通過道義上的壓力,通過宣傳的影響來取得成果,誰就是說昏話 。”這是西方新聞自由最恰切的注腳。而今,一些西方媒體挖空心思偷取私隱,而不顧他人死活;只顧制造轟動效應,而不顧社會安定,這也暴露了其所謂新聞自由的虛偽性。
1 K! S, w+ G, qtvb now,tvbnow,bttvb    媒體與政府一樣,都必須講求信用,沒有信用,最終會失去公眾,失去市場。而濫用新聞自由,危及的不僅是媒體,面是整個傳媒行業和社會。西方媒體自己撕開了“新聞自由”的虛偽面具,讓人們看到了西方所謂“自由”和“民主”的真實面目。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