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跟習近平見面了,一如預期的各自表述,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然而,兩個黨領袖初次見面,應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奈何「就這樣了」?《舉壇經》的寓言:一個和尚與眾道友閒談,和尚問:「一個『音』字下面一個『心』字,是什麼字?」甲說:「生平沒見過這個字。」乙說:「好像在哪本書上見過這個字。」丙說:「這個字常見,可一時就是想不起來。」丁用手指在几上比劃,說:「確定沒有這個字。」和尚說:「那是『意』字啊!」舉座皆笑。朱立倫去參加國共論壇,國共論壇有既定主題與目標,朱主席曉得他去幹什麼;朱立倫去復旦大學演講,他也曉得要講什麼。但「朱習會」是會見,不是會談,沒有主題,朱立倫心中無「意」,當然就「沒意思」了。然而,兩個領導人見面,重點不在談什麼主題,而在於「互稱對方斤兩」。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才廿天,突厥大軍就兵臨長安,進抵渭水北岸。唐太宗帶著高士廉、房玄齡等人,騎馬出玄武門,直奔渭水南岸,隔著渭水便橋跟東突厥頡利可汗對話。兩人命軍隊稍稍後退,自己單獨留在岸邊,與對方交談。隔天,雙方在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盟誓。台海形勢當然不比當年的劍拔弩張,然而,當時雙方大軍僅一水之隔,為何可以和平解決?就是因為兩個領導人彼此「稱了對方斤兩」,認為和平才是雙方最大利益。如果當時任一方落居下風,即使仍然和平盟誓,也維持不了太久。易言之,朱立倫留給習近平什麼印象,才是重點。無論如何,朱立倫技巧的說出了「中華民國」,可是民進黨仍然挑剔「主權大退讓」,那叫做「多心」。猶如《西遊記》裡,孫悟空拿刀剖開自己的肚皮,「骨都都的滾出一堆心來,國丈道:『這是個多心的和尚』。」那事實上是一個寓言,作者寫那一堆「心」都是:慳嗇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望高心、侮慢心、邪妄心…。蔡英文說:「兩岸的路,愈走愈窄。」問題卻在自己,眼睛只盯著海峽,不看大局,當然愈來愈狹。實際上,習近平透過朱習會,也稱了蔡英文的斤兩。面對這麼一個「一水之隔」的假想敵,台灣兩個主要政黨,一個「無意」,一個「多心」,而人家是「一心」,這樣行嗎?公仔箱論壇' C8 b/ _* b9 p8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