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 V$ T" e6 Qtvb now,tvbnow,bttvb5 v- y0 j3 f0 k- }; F
2 |0 W9 R, l" e, p% Z+ w g【經濟日報專訊】有企業委任機械人為董事,與人類董事平起平坐有決策權。機械人由替代低層勞力工作,以致今日可擔任食腦的揸弗人。當專業人士也面對機械人搶飯碗,你準備好如何裝備自己嗎?
) y/ E6 \9 v/ x% c# \* B8 s9 q
1 c2 Z2 d, E% S5 Btvb now,tvbnow,bttvb企業委機械人任董事 創先河
$ A( ?% Y7 S/ f: u( n; s公仔箱論壇
8 p6 |0 m1 a9 \' o( E近日一間以本港為基地的日本風險投資公司Deep Knowledge委任董事,備受注目,皆因新董事不是人!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該公司是全球首間委任機械人當董事的企業,機械人Vital被委以重任,會為公司投資提供數據分析、預估相關行業走勢等工作;Vital會與人類董事平起平坐,同享作商業決定的投票權。
- `2 p! T9 P5 |1 E! D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c( I, M7 M$ H" i+ Z4 H5 t; n
機械人早被廣泛應用,取代勞力及底層工作,並不是新鮮事,對於靠「食腦」的專業又或管理中上層,或許覺得事不關己,但如今連為公司作重要決策的董事,也有機械人來搶飯碗,則應該不是味兒吧?
' Q; g2 ]- ~0 c9 {1 q: F
2 ?' V% r: p/ ^' [! H) _事實上,機械人研發一日千里,已不再只擔任重複的勞力職位。具高度辨識與認知能力的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未必不可擔任「食腦」工作,被機械人搶飯碗的行業,正由低層工作向中層及專業人士蔓延。tvb now,tvbnow,bttvb& f6 X* a. z' A \+ b6 j
) ~; x* B' n) F* Ptvb now,tvbnow,bttvb在美國工作的科技專家本韋(Ben Way)去年中推出的新著作,把機械人正取代人類工作的現象,稱為「Jobocalypse(打工末日)」。他預計,70%工作將會在未來30年「被自動化」,豈止重複的勞工職位,連教師、照顧幼兒的保母和護士等需要作出判斷、思考的專業工作也榜上有名。$ g- g' n6 W2 \6 o
/ ^0 Q, p0 ~ j& j7 o4 x未來30年 7成工作料「被自動化」
3 C, I% T9 x# a! _- \8 k) f% B" b8 s5.39.217.769 ~. G* \; b0 {6 G7 Z
牛津大學今年進行一項研究,分析702個職業的工作性質,了解被機械人取代的機會率,結果發現全美47%人的工作,都有在20年內被機械人取代的危機,例如貸款公司Daric現時已利用人工智能審批貸款,毋須再僱人擔任貸款主任。
3 N, W4 Z" |/ Y( e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T e5 [3 I; n8 k
2011年,美國財經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道,9個會被機械人搶飯碗的工作,包括被視為專業人員的藥劑師、律師及律師助理等。報道指,當地有兩間醫院以機械人代替藥劑師填寫藥方,且已準確無誤地完成了35萬份。
# r! l& U p$ }1 j, K: \- e! V( V
+ l5 k# X# N1 H. T4 @* Vtvb now,tvbnow,bttvb若你以為機械人在思考及文采,怎發展也未必及得上人腦?但開發寫作程式的Narrative Science創辦人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則預測,約2030年由人工智能撰寫的新聞報道將達90%。
$ ~- ]/ `2 h9 n5.39.217.76& K9 L8 Y# B" n: D$ k
機械人在勞力及腦力上可以追上人類,但「薪金」卻可以更便宜,《紐約時報》曾計算工廠工人若由機械人取代,25萬美元的成本,可代替兩名年薪各5萬美元的工人;15年便可省回數百萬美元成本。有報道亦指,有美國公司提出以機械人取代麻醉師,每次收費150美元,相比真人600美元,便宜得多。
; y0 I O3 @5 o$ @" d1 Q以成本效益為大前提考慮的企業,面對不會要求加薪、毋須請病假及沒有脾氣情緒的機械人,會如何選擇?人腦再聰明,面對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還有多久的優勢?tvb now,tvbnow,bttvb2 [* F* v1 {- t. H6 k; s# @+ q) w
q% j' y: C' d. N. O' |Google去年底收購了機械人公司Boston Dynamics,其工程總監庫日韋爾(Ray Kurzweil)今年2月曾預測,電腦將在2029年超越人腦,人類將流失更多工作機會。tvb now,tvbnow,bttvb( c0 ]" }9 v" D5 ?
( I y! m; x% E
培養新一代 靠創意駕馭機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4 M; m' q! r- g) o" }
, o$ J+ P7 i$ _+ y0 X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以及麥卡菲(Andrew McAfee)所著,於今年1月出版的《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一書中提到,以往對機器來說的「不可能任務」已變得可能,且指日可待。企業銳意以機器取代「人手」,「科技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並非不可能的事,呼籲要培養新一代有創意、革新和企業家精神,懂得駕馭智能機器,而非被機器取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Y8 u. X0 E0 ]- |. Q! v
% J& u7 M- C' S, O+ F% [當更多企業倚重機械人,或許人類新一代於未來世界中,要能更加聰明地裝備自己。電腦無疑比人腦更可精確運算,有更大的記憶承載力,見過和學過的或許可做得來,但未見過或違反常規的事情呢?卻不懂得「執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4 }- s( o/ Q, V0 v% w
7 u$ f5 N9 S* [) [# o隨機應變以及無中生有的創造力,是心靈及感情交流後的反應,機械人四肢再靈活、運算力再強,也無法擁有道德及情感判斷。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創意及人性思維,或許就是我們最後防綫?
3 i- D6 V! m0 `+ y2 u9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 ^" u x) \# f& Y8 Y6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