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劑毒性比食鹽低”如何服人
, 描述: 鄧海建
中國市場上存在已久的蔬果催熟劑再次受到關注。農業部官員表示,催熟劑目前在農業生產中允許使用。而對于吃了用過催熟劑的蔬菜瓜果究竟有沒有危險的問題,農業部藥檢所副所長顧寶根表示,植物生長調節劑毒性比食鹽還低。(7月24日《人民日報》)+ Y ^8 W; k8 z7 P
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杯弓蛇影,恰恰是因為職能部門對非自然食品的無度信任。比如催熟劑,民間傳說得顯然神乎其技,說黃瓜用了就變粗,外表紅通通的西紅柿,捏起來卻硬梆梆的,而且切開之後發現裏面的籽是綠的。催熟劑成了“見證奇跡”的法寶,蔬菜瓜果“難逃一抹”。相關部門的專家卻堅持認為,即便將現在的標準放大100倍,依然對人體健康安全不構成威脅。公仔箱論壇# N+ V% p, {5 ^7 C& T. V
很形象的一個說法是“植物生長調節劑毒性比食鹽還低”。這個比方通俗易懂,但未必能令人信服。一者,若算時間,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全世界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也不過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前後七八十年,何以證明其毒性比古已有之的食鹽還低?二者,常識上說,比如學名叫“乙烯利”的催紅劑,也就是俗稱的催熟劑,雖然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本質卻屬低毒農藥的一種,此類生化制劑,果真能和食鹽的安全性相較高低?
" E) V5 S4 O& |6 H# B8 s公仔箱論壇 無視民意關切、奢談學院派理論,這是專家進化為“磚家”的根本。就在前幾日,可口可樂一款原液在臺灣被檢出防腐劑超標,且不說內外有別的兩套標準,淡定的大陸“磚家”仍信誓旦旦地跳出來表示——“這種防腐劑的特點是安全性較高,致死量為每公斤4克,即一名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200克才會致死。”敢情我們的專家是以“吃不死人”作為食品安全的最高標準。專家不爭氣,誰也沒脾氣。
8 K' M! G- m% h% H4 W2 H 這令人想起日本一家企業在山東萊陽租地1500多畝,種地、養牛,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種了5年地,卻仍沒見回本,這成了當地的笑柄。對用慣了化肥農藥,吃慣了“毒米毒菜”的中國人來說,這麼另類的做法確實新鮮。好在沒有專家自告奮勇地出來論證日企的“愚昧無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經歷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年代後,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自然與社會規律的重要性。百毒不侵的餐桌是悲催的、悖逆生命邏輯的法則終是毀滅性的,需要“順天收”的不僅是植物、食品,甚至我們的人生。tvb now,tvbnow,bttvb1 n7 S( O8 A: x+ w$ q
我們常說真理來自于實踐,換言之,真理是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的。專家在給我們傳道授業的時候,越來越像火星人:神通大了,人性沒了。專家也好,公權也罷,首先要回歸于常理常情的“人”,說的話才有人信、才有人聽——而真相也就不至于總被民間反過來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