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當民意——不存在的「主流民意」
7 w& F3 O3 P' F+ x文__陳電鋸
8 A" ~- J \" @+ i, D( }1 E5.39.217.76
; f3 D* T. q$ G$ E( g2 ^公仔箱論壇
8 Z* H% t( O% Y1 T, x公仔箱論壇上次〈不存在的「主流民意」〉一文於本版刊登後,傅景華博士和我決定持續關注政改民意的走勢,繼續收集政改民調數據。
: B8 W- \4 Z9 p5 q)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R- f: M9 |) Y- ?, m
四月尾一直更新至今的整整一個月,民意調查的數量有增無減。在〈不〉一文我們曾經指出絕大多數的民調結果都不完全透明,情况並沒有因為該文刊登後有改善,坊間民調機構依然我行我素,不認為透明度其實都是公信力的一種。那又難怪,正如誠實在香港不是從政者的要求, 在香港經營民調機構也不一定需要公信力。) Y1 f! A# M1 S. s0 G% |1 h
- h; U6 O$ Z#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發現仍有組織發表具爭議的「民意調查」,其中有新民黨和公民力量合作進行的街頭訪問的真確性有學術界人士在報章討論過。但事實上此類沒有民意參考價值的「民意調查」實在不止新民黨一家,其中一個最觸目驚心的例子是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在5月26日發 布的「民調」,樣本數目有2801人,實在非常巨大。港區婦聯「民調」指出,有84%「民意」指出立法會要通過政改方案,是我們數據庫中有史以來最高的比率。但細看研究方法,其實那2801人是怎樣籌集回來的呢?當然不是通過隨機抽樣,而是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成員及衛星機構人員的人際網絡取樣。以如此方法取樣,我反而奇怪為何結果不是100%。如此調查如此結果,當然不應說成是民意,但我竟然也見到有報紙在報道此「民調」時,直寫袋住先「民意持續佔優」,令人汗顏。
8 V! ?) ^. u' }6 [) h) B: c公仔箱論壇
1 ?) W. r: n5 ~, v$ D) U社會上有一類意見認為,一般民意調查只包括千多人,何來代表性呢?「以數比數」地認為2801人的調查比千多人的調查可信,甚至 有人指百幾萬人簽名,才是民意。統計學上的代表性,包括筆者在內已有不少人苦口婆心解釋過無限次,但公眾仍然是無法理解,令人扼腕。我本也不想再廢唇舌,只引統計學傳奇人物圖奇(John W Tukey)在駁斥金賽報告(Kinsey Reports)以一句話解釋何謂統計學上的代表性,就是「隨機抽3人也好過由金賽先生選出來的300人」(A random selection of three people would have been better than a group of 300 chosen by Mr Kinsey)。換成香港的情况,我想可以說成是「隨機抽3人也好過由港區婦聯及衛星機構人員選出來的2801人」。街頭調查、簽名運動和港區婦聯之類所報出來的結果,屬於動員多於民意。只要人是動員出來的,就已經違反了「隨機抽樣」的原則。
" j$ H; l) @3 n! h5 M8 K( P5.39.217.765.39.217.767 e& y& B/ {- T) u
- c; Q& Y T/ Q: O2 o* m: B1 j
三大民調作為硬新聞tvb now,tvbnow,bttvb. N3 _& r3 m1 q3 g# ]
公仔箱論壇8 j" l* m& y1 ^' n' Y3 [; o# V8 \
沒有幾人指出這 些判準簡單的學術問題,但大學機構以學術標準進行民意調查,卻因結果不似預期,反而變成了爭議。我幾乎天天都在親建制媒體見批評文章,就連《澳門日報》也要參一腳,干預鄰埠事務,專文痛斥〈三大民調居心叵測〉。我想,這就是港澳兩個特區這個預設立場才羅織證據的社會悲劇。
' I: [$ r# A3 J& x- ~ K' | t
: o" T* u7 N/ {9 W三大民調天天都有公 布,但並不是每次都會有傳媒報道。當然,news is about change,事情有轉變才算新聞,結果沒變報道都沒有意義。但到底不同傳媒是否以同一理念處理三大民調的新聞呢?我研究過幾份主流報章如何將三大民調選作港聞版硬新聞(hard news)的情况。我發現《蘋果日報》將此作為硬新聞的次數最高,這點並不意外。第一奇怪是兩份主流建制報章從沒有以此作為硬新聞。另一奇點是,傳統親建制媒體如《大公》、《文匯》、《商報》,雖然幾乎天天都有評論三大民調如何不濟及別有用心,竟也曾有用三大民調作為硬新聞。以《文匯》為例,在報道5月 16日的三大民調結果,當天的報道相當正常,沒有將民調標籤成「鍾氏民調」大加批評,也許是因為當天的袋住先比率開始上揚。看來,輸打贏要的確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本來的「敵我矛盾」也可暫時下放成「人民內部矛盾」。
0 T8 W7 f. ~" n7 u2 Mtvb now,tvbnow,bttvb
2 f# ?. L) X; L; V$ z/ T公仔箱論壇持平而論,各界對電話民調的質疑我覺得值得一談的,是固網電話是否仍是有效的抽樣框架(Sampling Frame)的問題。各國民調都面對固網電話不再盛行的問題。美國在去年已有超過四成家居沒有安裝固網電話,只用手機。外國民調機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認為只以固網電話網絡抽樣,是無法有效作出隨機取樣,故此已改用雙框調查(Dual-frame survey),即在固網及手機號碼都作隨機抽樣。但當然,作雙框調查成本較高,而最要命的,是固網和手機隨機抽樣抽出來的人,連背景和政治立場都有分別。從固網隨機抽出來的受訪者,立場偏向保守;手機受訪者,相反立場會較為開放。5.39.217.76/ s3 R5 v5 P: X N
公仔箱論壇/ r- Z/ V+ q' y$ |9 k ~$ c6 e6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m% M4 d7 h% _. U
質疑電話民調tvb now,tvbnow,bttvb8 Y" k1 n# I/ u; @/ Y! Q p1 d3 v# s
3 y1 D" V+ B) f0 q4 o& t1 V8 E* ]公仔箱論壇我能夠找到與香港有關的雙框研究已是2005年香港大學社科系劉嘉寶和白景崇的研究。他們的結論與外國類似,就是手機和固網隨機也會抽出不同的人,手機受訪者失業者比率較高。香港的固網覆蓋率較美國為高,可能因此沒有迫切需要開展雙框調查,故此此方面的在地研究由2005年起停滯不前。我希望有人可以再次研究雙框調查,看看現在是否需要引入。tvb now,tvbnow,bttvb* Q5 P5 S7 ?4 b& r; r; s4 s
3 M; U5 v* e% g2 J最後,既然我有一直收集政改民意調查結果,其實也有每天更新上次只到4月尾的統合分析。結果只發現更加沒有證據證明有過半數民意支 持袋住先。由4月政改方案公布開始,我們見到下降的趨勢。原因未必是民意真的有下降,可能只是因為本年頭的民意調查由非大學團體主理,而三大在此時開始滾 動民調,統合分析結果就傾向三大調查。統合分析的結果曾一度發現支持袋住先比率明顯低於一半,但在5月尾香港研究協會發表她們聲稱隨機抽樣並有過兩千人的 「超級民調」有破紀錄的64%支持袋住先,統合分析結果被拉了起來。5.39.217.76$ p( H& q Y; @" p' I9 K
# X N$ f2 v/ G/ M/ ^( V8 N
我已將統合分析原始數據、分析軟件甚至結果都上了網,因為我相信透明度等於公信力。在這個政改最後直路,我會持續每天更新數據。網址:chainsawriot.github.io/pocket公仔箱論壇/ ]# M! A) b( Q, Q- z# z
7 n3 _/ P$ N6 p! K7 c4 N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