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調查發現,34%受訪中學生日花至少3小時上網;逾7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更與子女因上網或打機而發生爭執,而小學生家長的比率更在3年間急增至7成半。
3 Q% N3 e: r- w. N$ {; htvb now,tvbnow,bttvb有醫生指性格內向及家庭關係均是學生打機成癮的高危因素,有輔導機構則在5年間接獲逾340宗網絡成癮個案,近半為中學生。tvb now,tvbnow,bttvb, y% Q3 ^8 P4 t( _) H& [0 r/ d0 n
中二生打機成癮 需轉介輔導* I+ u) K/ `. B5 h& S- D9 ~) Y
衞生署引述個案指,一名中二男生日花6、7小時上網打機,並經常因此與媽媽爭執,由於男生家庭關係欠佳,他自覺家庭生活並不愉快,父母亦不理解他,認為透過打機可獲得滿足感;另一名日花3、4小時上網的小四男生,更相約網上認識的陌生人見面,他曾因過分沉迷而不想進食及不願與他人接觸,令社交自信心偏低,學業成績亦不理想。署方評估後,認為他們有打機成癮的情況,轉介至輔導機構跟進。
5 E/ k3 Y: q1 Z5 L" {& q) ~. P7成家長 與子女因上網爭執5.39.217.76/ [+ r' M8 d3 P& O! D# L+ i
衞生署去年訪問1,887名中小學生及家長,約34%受訪中學生及13.1%受訪小學生每天平均花3小時或以上上網,比率較3年前的同類調查分別多逾一成及3倍。逾7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曾與子女因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而發生爭執。tvb now,tvbnow,bttvb2 R: c. V. E: h& k" }9 s5 x
署方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中小學生上網或打機的年紀愈細且時間愈長,而個人性格較內向及家庭關係都是他們打機成癮的高危因素,建議家長以身作則,多與子女互動。
9 ]' p, h4 R5 ^0 R9 ^9 z( H東華三院心瑜軒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美璐解釋,不少個案顯示成癮學生本身與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關係疏離,當遇上困難、壓力時,不會主動求助家人,反選上網或打機作抒發或面對的方法,當成癮者日益沉溺上網或打機,亦會容易與父母發生爭執,造成惡性循環。她又說,性格內向的學生,社交能力較弱,或認為上網、打機等,比與人溝通更好,但長期持續只會加深他們不欲向外面對他人的嚴重性。
& |8 `; n& p+ u/ z) V( n5 Z) h* X. v鍾偉雄指,世衞計劃年中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遊戲障礙」納入為疾病,即病人日益沉溺遊戲而失去控制力、出現負面後果及嚴重影響生活社交等,並持續至少1年,署方會密切留意世衞修訂進展,料需時數年本港才可將遊戲障礙定為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