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電/常年批評中國的華人女記者蘇雨桐被“德國之聲”中文部解聘,近日在西方輿論界鬧得沸沸揚揚。美國《紐約時報》22日報道稱,蘇雨桐及其支持者近日對多家媒體表示,她被解聘是因為發表批評中國的文章,並被告知“德國之聲”中文部“要有新的發展方向,她和這個方向不相符”。報道還質疑“德國之聲”因經濟原因正在走向“親華”。對此,“德國之聲”新聞發言人22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蘇雨桐被解聘是因為她洩露了“德國之聲”內部會議的信息,與她批評中國的報道無關。 9 O9 I( g7 G! H/ C
5.39.217.76$ E* w( k" O* G+ F: O8 X
《紐約時報》報道,“德國之聲”20日發表新聞聲明指出,“‘德國之聲’基於勞工法終止與中文部自由記者蘇雨桐女士的合作。這一行為與所謂限制意見自由問題毫無關係,而是對一種任何單位都不能接受的個人過失行為的處置。”聲明還表示,節目部主任格爾達·摩爾女士8月19日通知蘇雨桐,2014年12月31日到期的付酬基本合同不再延長,並且立即生效。在剩餘時間也不再使用她的文章。 9 ]9 \9 W/ s; q% u7 E% H7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_* J; r8 H4 I( T! N5 c
據《紐約時報》介紹,38歲的活動人士蘇雨桐自2010年起流亡德國。蘇雨桐被解聘一事可以追溯到“德國之聲”專欄作者弗蘭克·澤林6月初一篇題為“從天安門到萊比錫”的文章。他認為,“如果西方單方面誇大描述天安門事件,無助於任何人。”這篇文章引發一些海外“異見人士”的不滿。之後,蘇雨桐聯合數十名“異見人士”向“德國之聲”提交請願書,對澤林的文章表示抗議,並在“推特”上傳有關澤林的PS圖片。最令“德國之聲”不滿的是,她還在網絡上公開“德國之聲”管理層和中文部員工的內部會議記錄,稱中文部的員工“被要求弱化中國報道的批評力度”。
: R' l/ I2 \: I+ k7 M9 W5.39.217.76
0 [* e+ ~/ |1 W9 q7 B “德國之聲”發言人約翰內斯·霍夫曼2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蘇雨桐在推特上散布“德國之聲”的內部問題,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會容忍雇員這麼做。“我們警告過她,但她繼續這麼做。”霍夫曼表示,“德國之聲”致力於報道多元化的聲音,“我們不能只有異見人士的聲音”,“我們對中國有批評的立場,同時也有其他立場”。
6 u0 l" F+ u$ }. k$ p* @! @5.39.217.76公仔箱論壇' Q4 x- L: l; z# F, G: r; c1 i
2008年,“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因“為中國政府說話”被調離職位。2011年,“德國之聲”因“政治不合格”開除4名“親華記者”,引起轟動。這4位記者中的一人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張丹紅事件”後,“德國之聲”中文部成了“異見人士”的陣地。“德國之聲”高層也迫於壓力,規避正面報道中國。許多華人希望,作為一家德國公共媒體,“德國之聲”今後的涉華報道能更加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