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新界東北,到啟德,以至蒲台島,究竟具體地如何發展,或者根本地應否發展,都惹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其實,發展到底為了什麼?就是滿足香港各方各面的需要。目前,當務之急,無疑乃住屋需要,由公屋、居屋的資助房屋,到增加整體供應穩定樓價,無論近水、抑或遠水,不管傳統核心家庭間隔、還是新興的一人單位,都在在須要加大發展。當中,重點非單「已有其他土地」、「已有空置單位」,而是供應根本愈多愈好,不但有利拉低整體樓價,且更有助拉高人均居住面積以及生活質素,真真正正讓更多人安居。其他由醫院(特別是產科)、老人院,到學校、幼兒園,以至體育館、藝術館等等,同樣須要加大發展,同樣須要更多土地。除了民生以外,經濟發展亦須土地支持,包括增加商廈供應拉低寫字樓租金、增加零售消費點拉低商舖租金等等。莫非繼續坐讓這些供不應求問題惡化?倘真如此,可以預期,公屋輪候冊肯定更加之長、樓價或恐愈升愈高、營商成本亦勢居高不下。
B8 g/ b8 c& Y: B" d E 當然,保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港府近年也愈來愈重視。所以,香港決意保護維港,除非凌駕性需要,不容縮減維港面積一分一毫,另外亦設立了米埔自然保護區、香港濕地公園等,同樣通過立法司法等手段保護這些珍貴的天然資源。除了自然環境,歷史文物亦然,最佳例子莫如保育中環。可以看到,這些保育政策,也是照顧到香港需要,有效回應了民間及人文方面的訴求。
$ H; O8 C3 o* y6 Ktvb now,tvbnow,bttvb 既然,香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諸多需要,究竟如何能夠一一滿足?顯而易見,一定不能顧此失彼,既不能只談發展,亦不能只談保育,關鍵是必須有效平衡,做到趨利避害,爭取發揮每寸土地的最大潜能。舉例而言,新界東北作為一個可以容納15萬至25萬人口的地方,現在只有千多戶居民栖身,明顯不是土地最佳利用;啟德作為一個東九龍新的核心區域,大型體育館遷往他區尤其是適合運動的環境則或更好;蒲台島作為一個遠離塵囂的怡人小島,城規會昨日通過限制發展亦是適切之舉,保育需要明顯勝過發展。同理,上水既已發展成為住宅區,擾民的水貨集散活動須予遏制。這些都是有效平衡發展與保育,繼而充分發揮土地優勢的良好例子。5.39.217.76! D: X2 t- U0 W1 u
可惜,目前的社會討論不夠全面、不夠理性,亦未有吸收「議而不決」的教訓。諸多發展規劃都面對反對聲音,反對者很多時只片面地談負面影響,對正面幫助卻基本漠視避過,這肯定無助圓滿建設性地解決問題。進一步言,這些聲音亦趨於感性宣泄,很容易就黨同伐异,將事情簡單地兩極化、二元對立起來,中間彷彿沒有磋商空間,這也必然無助冷靜客觀地凝聚共識。還有的是,在一味推倒重來、只餘撤與不撤的聲音下,諮詢完結之后又要再度諮詢,相關議題恐怕永遠無限期討論下去!+ f3 e1 Q. b' Y+ k! o. ?2 L
必先認真釐清「香港需要什麼?」然后全面理性思考「如何滿足需要?」還須「議而有決,決而有行」;否則,民生、經濟等諸多需要無從解決并積累下來,最終受害的肯定是香港本身。 tvb now,tvbnow,bttvb/ \3 S6 ^( X& J4 b+ m S: J
' A2 o8 Y u! ]3 l0 [; d+ {# }' Z
/ y' X8 E: e& w8 y; L
tvb now,tvbnow,bttvb* w! w; H' y9 k
香港商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