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最近到上海、江蘇調研,提出把現時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提升為自由貿易園區,並且說要複制“香港模式”。一時之間,大家都對於上海會否發展出一個“尖沙嘴第二”甚至“中環第二”,甚有期待。
1 z# w5 ?3 x( Q公仔箱論壇
' j! z/ j6 C3 m4 I- l! F( c1 I 其實所謂的“香港模式”,是個含糊的叫法,在各個時代,這個“香港模式”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內涵。比方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模式意味著外向型輕工業、加工出口;在90年代中期以前,香港模式意味著炒股炒房、土地財政;回歸以後,香港產產業被轉移,餘下金融和服務業,大概就是現在的“香港模式”了。第一種“香港模式”,過去20多年沿海城市早就複制了一大批;第二種,全國各地正在不亦樂乎;而今日的模式,則不見得有多好,幾乎是個壞榜樣了。因此,以今日上海以及整個長三角的綜合能力,要是貿易園區只成為今日香港的複製品,未免胃口太小了。 tvb now,tvbnow,bttvb+ F" G& [: R5 O2 t
: S) E5 g6 T4 \7 d+ Qtvb now,tvbnow,bttvb 香港的發展十分偶然,體制上和地理上的限制都不少。到了近年,香港落得只能靠金融和免稅消費品對國內旅客零售來支撐,和珠三角的融合只聞樓梯響,遲遲未見香港方面的配合方案。反觀上海和長三角,在整體資源、物流便利性、地域縱深、人文歷史、科研基礎、甚至土地儲備方面,俱比珠三角優越,而計劃中的貿易園區,將能配合整體規劃,不會像香港這樣“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個具有眼光的規劃者,應該看到它除了可以成為一個中環(金融)、一個尖沙嘴(消費)以外,至少還是深圳(研發)的一部分。說到底,“複制香港”源於鄧小平多年前的願景,在那個年代自是一番豪言壯語,而今則需要辯證的理解。 tvb now,tvbnow,bttvb5 E8 T" e9 T* s* t& ~) Y2 x) T2 X
( ~& r; V V e( R3 e
而同樣的,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之中的地位轉變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形勢,自由貿易園的功能也做出轉變,我們不應該以今日眼光靜態地預測今後發展。
2 E6 |" ]8 p$ J# m" R( A
- M# ]! l+ b: o E3 u& v1 I B/ ]5.39.217.76 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可以作一個很粗略的預測。在貿易園立項發展的早期,首先落戶的應該是比較靈活、法律細節較不複雜的零售業。可以設想,現在香港的“自由行”熱店例如莎莎、卓越等,在貿易園的靈活法規安排下,其實只要把香港的譯名轉成內地的形式、把繁體轉成簡體,幾乎就可以一切照舊(其實在香港本地也可以這樣做,但店主生怕被“本土”民粹包圍罷了)。 公仔箱論壇7 {. \# ~4 W; d8 v
: z' v: c3 s# Q7 ?) e# l- _( Gtvb now,tvbnow,bttvb 這對目前香港的“自由行”應該有一定影響。目前,“自由行”旅客量占香港旅遊業的7成,而旅客的主要目的,就是來港購買免稅品,諸如煙酒、電子產品、化妝品、藥物、奶粉之類。這種對內零售業直接支撐了香港7萬以上的就業人口,如果連同相關受惠行業,則達到20萬人。要是這個份額被上海奪去,對香港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值得擔心的是,目前香港新一代就業困難,低學歷青年很需要零售業提供職位,要是有大量職位流失,社會動蕩並非不可能出現。可幸的是,目前“自由行”旅客仍以廣東省居民為主,即使上海的免稅購物區與香港類似,廣東省居民仍會以香港為目的地。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高鐵短期內難以通車,而上海已是高鐵樞紐,所以其他省市的居民必然覺得去上海更方便,也就是說,這個份額雖然不很多,但香港是必定會丟的。 5.39.217.761 R9 T6 q9 d5 A+ ~) W( ~7 b
" v' b$ Z3 W; |5 x3 g& ?$ o$ ]2 B金融方面,香港的短期優勢仍將繼續一段日子。畢竟香港自有一套貨幣及法制,也有長久以來熟練的金融和法律訓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緩衝,在刻下全球金融不穩定、貨幣戰爭一觸即發的形勢下,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對外國來說亦是他們所習慣的英美體系的一部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N& p1 B V8 Y. s% j! B
# n' o8 _* V% C/ @/ Ptvb now,tvbnow,bttvb 可是在長期,上海的自由貿易園區必然有一番新氣象。金融方面,隨著東亞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區內的金融服務需求將大增,給予上海方面的巨大發展空間;相對地,香港歷來所足以自豪的英美法制和商業習慣,在中國崛起的大圖景之下、特別是在東亞三國的商業文化中,卻未必具有太多的優勢。到了那時候,不只上海將占有東亞的金融中心地位,前海的建設也應已就位,香港的金融業將岌岌可危。
5 W0 q- m2 S7 E$ J: h0 Z" }0 y8 _
4 K& U$ c$ {1 w. g/ g! L* G5.39.217.76 隨著中國逐漸掌握產業鏈的上游,東亞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意義將由免稅區、招商引資,轉變為更平等的產業互補,主要對象是發達的日韓,上海的自由貿易園區可能配合這個發展方向。回顧香港,在地理上更面向東南亞,然而在可見的未來,東南亞各國的經濟仍將在產業鏈的下游,要麼向中國輸出廉價產品,要麼讓中國的資金進駐當地,不論何者,香港的自由貿易港地位在過程之中不具備太大意義;真正需要自由貿易區、港的,反而是這些國家(地區)。
& y2 r$ V* _6 {7 T8 P+ v8 A公仔箱論壇
3 y0 v% q* k% a% q公仔箱論壇 因為香港的金融業前路艱難,與一片向好的上海相比,是此消彼長。其實不用說未來,僅僅是過去數年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造成的資金流亦已經飽和,新企業內港的潮流已暫歇,一旦這筆資金流被消化,香港金融的業務暫時還難以看到新的出路。目前,香港金融業約6成資金來自內地,要是這一大筆的資金轉移他處,對香港金融業的打擊是可怕的。當香港的金融地位漸被取代時,原來的金融精英、天之驕子也將面臨成規模的裁員,他們很可能將怨氣發洩在政府身上,而香港的民主黨、公民黨等等(如果還存在的話),與這些長期受英美價值觀滲透的專業人士正好“對口味”,勢必為香港添上不安定因素。
, g6 M7 s# w6 |/ w& S( B1 gtvb now,tvbnow,bttvb
; y# Z9 m5 M8 D- O公仔箱論壇 而在旅遊業方面,國民對海外高級貨品的需求將減低,特別是電器、電子、食品等等方面,相信國貨已經不會比進口貨落後多少,因此免稅商品的商機主要落在傳統名牌上,無關大局。更何況,屆時國內居民的消費力和生活品味也非今日可比,不會像現在的“自由行”旅客一樣,擲下幾萬塊買進口貨卻在路邊小攤草草填肚子。所以,以後國內居民旅遊,即使有免稅購物的需求也會兼顧享樂和觀光,而上海以及周邊的長三角城市帶,比起香港、深圳來說就強太多了。香港旅遊業界近年積極研究“海岸公園”、“生體旅遊”,就是為了盡可能的利用香港的地緣特點,加以開發,可惜這種旅遊難的承接量有限,未必能完全彌補“自由行”免稅購物旅遊衰落後的空隙,而且香港政府“議而不行”多時,開發成功與否尚是未知之數。
/ D+ T( t9 B ^ q' j/ O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8 o; t; }8 u* H4 Z# g0 p9 W+ E
所以在短期來說,上海的自由貿易園區到香港有一定的影響,但香港仍可憑本身優勢維持一段時間;長期而言,香港的優勢終歸消失,而這也主要不是上海或者其他城市的個別競爭勢頭的關係,而是由整個中國與周邊國家發展模式所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