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會議閉幕,今年的主題「面對台灣的科技轉型」不能說不重要,參與者也多有一言九鼎的分量,但張忠謀還是感慨,「產業界已經沒有興趣了」,希望大家對政策要更熱心一點。 「產業界沒興趣」和「開會徒餘形式」,不知何者為果、何者為因。科技是務實的產業,不但產、學界的銜接非常重要,更需要政策方向一致的配合。但這種環境條件,能從一場全國會議中創造出來嗎?業界人士顯然存疑,才會有「四年前說過的話,四年後又再講一次」之嘆,連出席會議都不熱心了。 全國性會議淪為大拜拜,各方行禮如儀,徒具形式意義。關於這一點,馬總統論年金制度改革時強調體制內決策,不必召開國是會議「曠日廢時,疊床架屋」,同樣意見不正可適用於所有的大型會議嗎?上周由經濟部召開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也夠重要了吧?會議得出的共同意見和其他意見高達200項,但外界對會議現場的印象卻多集中在勞工和環保團體對陳冲嗆聲,到底是「誰不尊重誰」也各說各話。 事後有媒體整理出十年來類似的各種「赫赫有名的全國大會」,包括2001年的經濟發展諮詢會議,04年的全國服務業發展會議,之後還有全國商業發展會議、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國能源會議…,每次都得出數百項意見或決議,會議報告厚度等身。但台灣今天各行各業發展路線,乃至於政府決策依據,有什麼是衍生於、受益於這些會議結論的嗎? 擴大來看,1999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是如何轟動四方,但翁岳生院長卸任演說時感嘆,重要改革未能於任內完成是為最大遺憾;13年過去,司改至今是馬政府最受抨擊的標的之一。開了會卻無執行力,等於沒開,還加上開會的成本白白浪費,甚至產生擾民的負面效益。從教育到金融領域,主管機關還喜歡舉辦座談,美其名要「找出共識」、「定出改革方向」,結果只是讓民間及業者覺得不勝其擾,多少公帑及公務員的人力就花在開會上面。 真可謂:會議復會議,會議何其多,整天要開會,萬事成磋跎! tvb now,tvbnow,bttvb' P S2 Q5 T0 b$ S1 w' N) j
公仔箱論壇9 ^) P# W% c4 F' x& m
【2012/12/19 聯合晚報】
+ }# S) U4 l/ F S! x$ d1 |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3 F; R9 ]7 T/ a8 Q
/ V1 _% G7 `; u9 w' E: z!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