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大部制」的改革思路之後,中國以「大部門制」改革為主的政府機構調整一直是中外媒體的焦點話題。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拉開大幕。在醫療、食品、交通等關係民生的政府部門調整職能後,簡政放權的改革預期能否實現,諸多改革難題待解。
5 k" V! B5 \! {/ V6 k, {9 y K- _% I* Z0 u3 S/ x
200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後,國務院新組建交通運輸部等5部委,改革後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為27個,這次調整也被媒體稱為「第一輪大部制改革」。在一些專家看來,與2008年啟動的第一輪大部門制改革相比,此次機構改革屬於接續性改革,著重解決前一次改革的遺留問題,以及五年間新發現的突出問題。較之形式上的切分組合,此次改革更強調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運行的「軟件」。0 [ x% ~$ P9 w) S- r: k" A
1 ?% M7 R! U2 G) q/ p9 R% _
1978年至今,國務院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進行過6次大的機構改革。但是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職能重疊交叉,政出多門、權責扯皮的現象還是備受社會詬病。對這些問題,本次方案也指出,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強調,突出職能轉變,該下放的權力必須下放。
7 Z; m0 F5 x; h7 otvb now,tvbnow,bttvb4 c( P& d0 l8 @/ Q/ \8 n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分析,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在於簡政放權,「近些年一些部門『向上收權』的趨勢越發明顯。」
0 x0 h* L1 @* A' } o4 N5 e' W% D「改革肯定會遇到阻力,這次改革能不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還是要看對於利益格局的調整能不能到位。」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表示,真正做到簡政放權,要理清政府同市場和社會關係,理清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此外,還要進行審批制度的改革,「沒有審批和許可制度的改革,簡政放權基本就是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