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的遊行和示威中出現手持港英旗幟人士,更零星有人發表「港獨」言論。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繼上月指,「香港若失去內地的支持,只會是座死城」後,前日又提出不認同中國人身份的港人,或可放棄中國籍,指「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不會介意失去這一撮人。」前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及環球時報評論文章,亦曾先後論及「港獨」。有學者認為,前中央政府官員之說顯示,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充滿憂慮。
1 \& [0 f& h; I& z, R" X& x9 w
( o% z$ _3 m; r: X根據本港一份報章的報道,魯平繼於上月十二日去信該報批評那些手持港英旗幟及搞「港獨」的示威者,直斥他們是「傻瓜」,並指只要稍為想一下香港的食水由誰提供,便應知道若失去內地的支持,香港只是一座死城。( u& w/ i- p- h' {3 J; C
公仔箱論壇9 I5 P; B! L2 G& a0 ^/ [+ {8 ^
9 Y7 t* I9 [+ @; e o5 S「不會介意失去這一撮人」魯平前日再以電郵回覆該報,指他留意到有些示威者在遊行時揮動港英旗幟及高舉寫有「港獨」標語的海報,「他們說香港唯一出路就是成為獨立國家。」魯平指,「不認同中國人身份的港人,應看其護照上所寫的內容,又或可放棄中國籍;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不會介意失去這一撮人。」
& t2 {, z: x,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7 T. `/ y0 _/ N& V
; n3 t; M/ v( Q! A# @.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除魯平外,陳佐洱早前亦曾表示,「確有股港獨勢力在抬頭,像病毒一樣蔓延得很快,這是無需遮遮掩掩的事實,值得提高警惕,嚴正應對。」不過,《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前日發表的評論文章則認為,反愛國主義主張在香港的政治生態會有立錐之地,但生存空間不大,打港英旗幟喊「港獨」口號,與在街市上裸奔的人心態其實差不多。文章認為內地能做的,是讓香港自由發展,少去刺激香港人,有需要時幫她一把。
& s& f7 V0 W' f! R0 e公仔箱論壇5 o# w- x: Y5 L3 a. [! F
5.39.217.76$ v* j/ B" J4 k' [6 M" B" ?' S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魯平和陳佐洱的言論顯示中央的確對香港未來發展存擔憂,但可能兩人同樣曾參與中英談判,故港人於回歸後手持英國旗的做法,激發了他們的民族情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4 i0 E8 A7 w
/ Z$ x, }( g) I1 h
* d# N4 Q6 E$ P Y6 T學者:舉港英旗是錯誤表達宋立功指出,本港不少學者也了解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所以知道香港是不可能獨立的,但認為中央政府處理任何事也有不同渠道,或有「軟一手」和「硬一手」,故駐港解放軍部隊的軍演可能有震懾港人的作用,同時《環球時報》的評論又顯示對香港的信心。不過,青年人於示威中高舉英國或港英旗幟,都是錯誤的表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