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排華法案130年
, 描述: 蘇盈貴 2011/05/28
華盛頓電:美國於1882年至1943年間實施廣泛的排華法案,雖已廢止,但國會迄今未就此道歉,多位國會議員今天提決議案,要求國會正式為此一錯誤法案(1882 Chinese Exclusion Act)向華人致歉。tvb now,tvbnow,bttvb$ t9 [' J8 X3 {/ s
5.39.217.76* ~1 q% `, t, X
2011年5月27日看到這則專電,心裡很納悶:看到的人有什麼想法?$ |* p% \- s5 B) q0 \- t# N6 K, J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連感覺都沒有,遑論想法……。
3 n4 x9 C9 M+ O ^ D公仔箱論壇: a: O z/ a, Z# W6 m3 \5 u8 |
因為沒有切身之痛,就很難有感覺;有切身之痛的,又有點像結了痂就忘了痛的王二麻子,事過境遷都那麼久了,還能有什麼想法?還有,可能還有極少數的人,不覺得那有什麼錯。而且這「極少數」,有時候的影響程度還有點令人匪夷所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1 G' H5 S, m& L8 T+ g
) s6 q/ {; u3 G) J) B2 t5 Z
設身處地易位而處是特別的難,舉個例子:2007年2月12日,當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宣佈應給予外勞幫傭適當的休息時,隔天的報紙刊載中央主管機關的說法竟然是「根據哪一條?請蘇局長先去查查六法全書。」那天一早步出市政會議,一排攝影機照過來—活像又闖了彌天大禍、犯了滔天大罪似的。
: |, z3 i# g" Ttvb now,tvbnow,bttvb
/ _$ \1 y' _- A( l p公仔箱論壇歷史發展中,事情是不可能求全的;而文明的歷程也總是伴隨著某種不可知的風險;當時總要承擔,事後則值反省。tvb now,tvbnow,bttvb4 j$ u# q4 v7 Y
: D3 @4 H3 h8 U; H v公仔箱論壇美國排華法案始於1882年,一直到1943年才完全廢除,它長期以來是「美國法典」的一部份,即便是今天,雖然他的內容已完全被廢止,但是它的第8篇第7章仍然是「排除華人」(Exclusion of Chinese),是針對特定族群的唯一章節。
0 P9 Q/ w/ j8 W0 x9 H* y- O# w5.39.217.76, N9 N0 C1 M Q* J4 z2 |
那段期間(1882-1943),華人被禁止在美國購買不動產、在政府擔任公職。華人淪為集體暴力的受害者,甚至在加州舊金山灣的「天使島」,還拘留過數十萬華人。 ?' ~1 Y Q! k4 Y; A- }
0 l7 N& h+ C* ?% O9 [ ~( itvb now,tvbnow,bttvb2009年6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決議,就歷史上的黑奴制度和種族隔離政策,向非洲裔的美國人正式道歉。
! `3 R5 o* h( W
# n, d. R2 x! `$ q2011年5月26日,華府,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民主黨籍)、比格特(Judy Biggert,共和黨籍)、卡夫曼(Mike Coffman,共和黨籍)、參議員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民主黨籍)、布朗(Scott Brown,共和黨籍)聯名提案,同時在兩院推動決議案。
+ m5 |$ S( x }9 G: t( ?3 r公仔箱論壇5.39.217.76' [; J4 z( `) o1 O2 q9 b4 _/ P
身為第一位華裔美籍聯邦眾議員,趙美心說,排華法案侵犯了華裔美國人的基本人權,不管議員來自哪一黨,都不可能容忍對人權侵害至如斯地步,不管這侵犯人權的法案到底已過去多久。公仔箱論壇4 n3 U) @; @; A: F# r5 U
5.39.217.76' y% U$ g# F F
提案議員比格特與卡夫曼則說,雖然排華法案已經廢止,但國會卻從未承認當初方向的錯誤,更且在1884年、1888年、1892年、1902年、1904年多次擴張適用範圍,希望此一決議案能終結美國歷史上的錯誤,然後再向前行。公仔箱論壇/ a/ a; w$ R% r) G% [! H
4 s6 ^# N! b' v0 m0 y公仔箱論壇我在國會服務幾年,深知每個決議案,有的常會耗時數年,但是如果大家有共識,也有可能在極短的時日中通過,而這種共識的建立,常常取決於所服膺的價值為何。
5 ^: H. H. v7 r; ^, k/ W q公仔箱論壇5.39.217.76( _5 m, K0 _. i, j5 v
從1943年排華法案廢止以來,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在聯合國提案通過的人權法案多如牛毛,其核心所強調的難道不是人權的普世價值嗎?而驗證這個價值觀被重視的程度,從美國參眾兩院即將通過這個決議案的效率,便可知端倪。
% F, O @8 D; ^: p/ K# e9 N+ O J$ d; a2 p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r( D8 d# d& m
但是,我們所求諸於人的,是否也應反求諸己――就在我們的外勞政策上。否則,我們又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 |
-
1
評分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