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主導提門檻 市區重建必拖慢
7 Z( \2 G- x9 ]9 {/ o) w2 j公仔箱論壇: L1 K" O% {. P E7 x2 J! B2 l% \
香港樓齡老化問題日益嚴重,舊樓危樓遍地,不少居民惶惶不可終日,但肩負重建重任的市建局不是為危樓居民的安危着想,而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大幅提高重建的門檻,勢必引起強烈爭議,因為此舉不僅有違市建局應有之責,也可能拖慢重建速度,令樓宇供不應求的問題雪上加霜。
, q2 D8 K6 _* f. U. x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2 x& |! H8 |. {& X; k( _/ v
市建局於二○一一年改變舊區重建模式,推出需求主導計劃,只要滿足有六成七業權份數同意及地盤面積不小於四百平方米兩個條件,就可以申請重建。然而不到四年,市建局就大幅收緊重建的申請資格,分別是每個地段支持重建的業權份數提升至八成;地盤面積增至七百平方米。這一改變,將對市區重建構成長遠的影響。5.39.217.76: o$ w+ k4 u8 P5 e+ |: o/ R/ H
6 H9 b$ v$ ]; L( c' w公仔箱論壇對於今次提高重建門檻,市建局強調是希望增加收購成功機會及樓宇實用率,而不是為了減少虧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市建局是此地無銀三百両。需求主導計劃共推出三輪,在逾百個申請中甄選了十個項目,其中七個已成功重建,兩個因未達業權份數而終止,餘下一個剛於上月推出。由於這些重建項目規模較小,甚至是所謂「牙籤樓」,缺少規模效益,加上過去幾年樓價上升,不少業主心雄,爭取較高賠償,致使市建局無利可圖,反而預計虧損三十億元。市建局早前成立專責小組檢討需求主導計劃,有關管理層也一再喊窮,足證今次修改重建資格旨在「封蝕本門」,將效益放在第一位。
/ k) o( ?) `% p: r; D5.39.217.76
5 D% N7 a8 @4 H; W* {* a; I市建局用的是公帑,能省則省,重視成本效益本來無可厚非,然而市建局畢竟是公營機構,不能唯利是圖,不能一味挑肥揀瘦,如果是揀樓重建,同一般私人發展商有何區別?如果是地盤大又容易收購的項目,早就被私人發展商搶走了,還用得着市建局出手嗎?事實上,過去發生不少案例,有舊樓殘破不堪,大部分業主同意重建,卻因面積小於四百平方米,市建局就置身事外。現在重建門檻提升近一倍,意味更多細小危樓達不到申請重建資格,市建局更可以理直氣壯地袖手旁觀。問題是,現時舊樓大多是單棟建築物,是不是任由其危機四伏,當局都可以無動於衷呢?坐視舊樓老化,舊區重建又從何談起呢?7 G; ^; c* x$ K; F
4 y1 V2 ?6 j" L: X; d' O
市建局當然不會笨到承認對細地盤置之不理,而是辯稱可以申請中介服務,由市建局擔當促進者角色云云,這其實是偽善罷了。連市建局都不想沾手的「硬骨頭」,其他地產商更不可能感興趣,所謂擔當中介、促進者角色,純屬虛晃一招。公仔箱論壇% c6 I. w3 r3 D3 s# D& J& ?( f
tvb now,tvbnow,bttvb6 G( ]8 ~/ d) H2 R8 N6 p' j
說到底,市區重建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錢為本」,過去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爭奪利益,專吃「肥肉」,有利可圖的項目就爭,無利可圖的重建就躲,早已備受詬病,現在市建局進一步收緊重建資格,更是推卸責任。市區重建被拖慢,港府十年房屋大計必受影響,對於無殼蝸牛而言,上樓將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