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三重拷問奶企集體漲價

唐春成/畫

  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將集體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元到2元。三元、伊利公司均證實了乳制品漲價的消息,而部分超市則稱已收到多家乳企的漲價通知。有專家稱,乳企所稱的原料成本上漲這一理由講不通,集體漲價或源于今年以來乳企自身的壓力(11月29日《新京報》)。tvb now,tvbnow,bttvb6 v  d" r8 ]8 y# ~' R- ]- n
  市場價格如潮水,漲落有常。然而,國內乳企年底的“集體漲價秀”,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巧合”、抑或是“默契”?猶記得此前國家發改委在約談了洋奶粉生產商之後,在中國奶業協會的牽頭下,包括伊利、三元等35家國內乳企簽訂了“不漲價協議”,承諾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不以非法手段壟斷商品價格。幾個月過去,“拉鉤上吊”的協議就在所謂“成本上漲論”的說辭下土崩瓦解。公仔箱論壇1 m' i5 i/ K' o# x% S
  關于集體漲價的記憶,遠的有彩電、中期的有方便面、近的有日化產品,無論得逞與否,結果都很“杯具”:一應被坐實在“串通”、“擾亂”等板子上。確實,于一個自由的市場來說,任何集體漲價行為,幾乎都有著面目可疑的背景。換言之,漲價不是不可以,但越是“集體”的動作,越是要撇清“結盟”的嫌疑。中國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就曾表示“外資品牌漲價比較聰明,為了逃避串價的嫌疑,每次都是錯開漲價,如1月至2月有兩家奶粉品牌漲價,其他家不漲,但7月至8月,又會有兩家奶粉品牌漲價。”如此這般,不過是有效地避開價格部門監管。tvb now,tvbnow,bttvb- N2 o! E2 l# Q
  回到眼下的國內奶企集體漲價上來,其行為繞不開三重拷問:一者,事實上,近期以來,奶源漲幅並不大,此外,白糖、乳清粉、乳糖、包材這些原料都在降價,與此同時,近幾個月以來,進口奶粉價格也一直在跌,國內乳業巨頭所謂的“原料成本在上漲”這一理由似乎並不穩健;二者,就在今年初,面對原材料上漲引起的成本增加,中國奶業協會建議企業應通過改進生產經營管理、優化產品結構等方式,化解成本上漲壓力,在獲得合理利潤的同時,維護乳制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如今,歲末年底,需求飆升,此時的盈利為何反而消化不了“成本”的壓力?三者,蒙牛黃曲霉素M1事件令整個乳業雪上加霜,公眾對國產乳制品的信任度再次跌入谷底,當此重振消費信心的關口,乳企不是去穩固市場份額、反而以漲價的方式回應公眾的猶疑,“集體漲價”莫非是為洋奶粉做廣告?此外,我國反壟斷法明確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壟斷協議,那麼,眼下口徑一致的漲價聲如何洗脫“協議”或“變相協議”的嫌疑?
; h* C- V1 L; U) k;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漲價無原罪,但行業巨頭集體漲價尤須公平正義。從這個邏輯來看,價格監管部門任重道遠,從高檔白酒到乳制品,需要將漲價風潮向消費者及時、充分說明。(鄧海建)

奶企漲價,危機公關由消費者埋單?

    乳制品迎來了集體漲價潮。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將集體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到2元。三元、伊利公司均證實了乳制品漲價的消息,而部分超市則稱已收到多家乳企的漲價通知。有專家稱,乳企所稱的原料成本上漲這一理由講不通,集體漲價或源于今年以來乳企自身的壓力。(12月19日《新京報》)
* x8 N2 ~; b1 v: r# z" @, y- D+ B, w5.39.217.76    乳制品的“黃曲霉素門”正甚囂塵上未得處理,奶企居然選擇集體漲價,而且是在往年多見降價促銷的元旦、春節消費旺季,實在有些不可理解。按照常理,處在信任危機之中的奶企,應該推出更多優惠舉措以贏取消費者的信任;可是,奶企竟然選擇了集體漲價,以抱團的方式來集體對抗消費者的用腳投票。5.39.217.766 d6 N/ h% G; w
    在往年的降價促銷季,奶企逆向選擇集體漲價,不僅顯得怪異,而且已經涉嫌暗搞漲價聯盟。價格主管部門,應該像當年重拳打擊方便面協會一樣,對奶企集體漲價進行立案調查,看看奶企“成本推動漲價”的理由是否成立,再看看眾奶企在漲價動作上又為何如此整齊劃一?這背後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漲價協議”?
/ k$ P8 \, T- w8 T6 s5 p    就算並不存在漲價聯盟,在CPI壓力依舊高企的情勢下,有關部門也應該“約談”眾奶企:公信力形象已經跌至谷底,怎麼還好意思漲價?就不怕激怒消費者嗎?當然,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本身無可厚非,只要沒有集體漲價協議,自由競爭的乳制品市場上,消費者會對漲價行為作出理性的反應。畢竟,牛奶並非不可替代,大不了還可以自己打豆奶喝嘛。可問題是,漲價的理由不能稀裏糊涂,你得拿出誠意和數據來告訴消費者為何漲價。
2 X0 J0 n5 I9 Dtvb now,tvbnow,bttvb    據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奶企成本增加可能有兩個重要原因:今年以來國內乳企負面新聞不斷,如學生奶事件等,這些負面事件爆發後,企業要花大力度去消除影響,這部分投入會很大;除此之外,為自家宣傳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加大廣告的投放力度,這都加大了企業成本支出——如果真是這樣,看似矛盾的“公信力越差越漲價”,也就不難解釋了;因為,信譽危機越多,越要花錢公關,而這部分成本增加正是漲價的理由所在。
# h6 _1 z0 q9 w8 f8 f+ V/ btvb now,tvbnow,bttvb    換言之,奶企屢出質量問題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利益,企業被迫增加公關成本和廣告支出,最後也都反饋到漲價上來,再次傷害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先是要你的身體埋單,然後又要你的錢包埋單;搞來搞去,奶企質量事故頻發,最後居然全是消費者來承擔責任,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基于此,價格主管部門更該嚴查,奶企危機公關成本,沒有理由再讓消費者來埋單。(舒聖祥)

奶企集體漲價 理由充分嗎? (張國棟)

    12月29日,多家媒體報道,乳制品迎來了集體漲價潮,部分超市已接到口頭通知。記者從三元、伊利公司證實,三元、伊利部分乳制品從下月1日起開始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2元。蒙牛特朱古力牛奶、未來星等品牌也將漲價1元至2元不等。
2 o3 U/ f9 E/ ~    對于漲價,相關乳企是不缺理由的。所謂奶源、包裝材料等成本都在漲,“漲價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乳業專家王丁棉卻表示,近期奶源漲幅並不大,白糖、乳清粉、乳糖、包材這些原料在降價,同時,近來進口奶粉價格也一直在跌,乳企所稱的原料成本上漲這一理由講不通。因而有評論認為,單個企業調整產品價格在情理之中,但奶業巨頭們同時宣布漲價,時間也都選擇在元旦前後,這是默契、巧合,還是“價格聯盟”?
5 a3 k- K1 l  k* G    如是“價格聯盟”,自然有《反壟斷法》對付。在這個充分競爭的領域,判斷此次漲價的真實原因,不能再像過往那樣,讓消費者一味成為價格上漲的最終埋單者,必須有個說法。雙節之際,正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時刻,這是不是誘使奶企急切漲價,欲乘機賺一把的直接原因?
' n2 i8 k, ^% C( B9 O# G2 C2 R9 itvb now,tvbnow,bttvb    不得不說的是,僅是個別奶企漲價倒也無關大局,可怕的是其“帶動”效應。奶企有漲價理由,那麼糧企、菜企、酒企就沒有漲價的理由嗎?如果各類企業都想在這個結骨眼兒上分“一杯羹”,消費者又該如何愉快地度過一個節日?5.39.217.766 S# Y2 n# x$ k  n# u4 I* f; b
    從市場情況看,當前嚴控物價總水平仍是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若2012年以乳制品集體漲價為開始,難免會引發其他日常消費品的“搭便車”現象。若如此,勢必掀起新一輪的通脹勢頭。對此,有關部門必須正視。
* [1 ^+ l' t& h$ `公仔箱論壇    就在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價格主管部門採取措施切實加強兩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加大價格執法檢查力度,引導經營者自律誠信經營,規范自身價格行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要落實以上要求,筆者以為不如先把“槍口”對準集體漲價的奶企,問一問漲價的理由是否充分。

乳企集體漲價 咋漲咋有理?

    據報道,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將集體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到2元。有專家稱,乳企所稱的原料成本上漲這一理由講不通,集體漲價或源于今年以來乳企自身的壓力。
, a  d9 o" Z" Y9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一次,乳制品集體漲價的理由仍舊是“成本壓力”。這與年初的日化產品集體漲價以及2007年方便面行業的集體漲價,如出一轍。成本上漲,已經成為商品價格上漲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商品價格,本就是一個矛盾體。資本希望通過漲價獲得更大利潤,而消費者無疑則希望價格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減輕生存壓力。因此,商品價格的上漲,本身就是一個資本利益和大眾利益博弈的過程,在其中發揮重要因素的就是“成本”。如果成本確實提升,企業漲價無可厚非,也不可避免;但如果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大型經濟體的聯盟和聯動來達到漲價並“挾持”市場的目的,不僅違背市場經濟規律,還涉嫌違法。
9 B; L  I7 L$ j; ]/ z    雖然打著成本上漲的旗號,但“成本”多少卻是一筆糊涂賬。譬如乳制品的“原料成本”,就算是業內人士恐怕也未必“測算”得一清二楚,乳制品企業完全是自說自話,缺乏基本的市場公信力;另一方面,說漲就漲了,缺乏應有的市場制衡力量和管理規范力量——漲多少、怎麼漲、何時漲,由幾個大企業“集體”商議確定,咋漲咋有理。
) N+ h* X  B1 X  O; L0 s( M. h    從這個意義上說,此番乳制品集體漲價的“看點”不在于乳制品企業缺乏道德血液的利益至上,亦不在于不將公共輿論放在眼裏的強勢蠻漲,而在于“集體漲價”及附著在“集體漲價”背後的制約失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指望行政權力介入調查還原集體漲價的成本真相,是不太現實的。唯有通過制度跟進,盡快修補完善市場價格運行機制和市場管理機制存在的缺陷,確保市場監管權與消費者話語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有效結合,不僅制衡“集體漲價”,同時也控制市場風險。(陳一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