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今年4月參加了貴州公務員考試,總成績第一的他因“白細胞數目偏低”被告知不能被錄用。11月26日,安順市政府回應稱,體檢過程中未發現有違紀違規行為。(11月28日《中國青年報》)tvb now,tvbnow,bttvb' y+ D9 }! I9 a, E
筆試第一,面試第二,總成績第一。偏偏因為“白細胞數目偏低”,而被義正詞嚴地婉拒在公招門外。這令人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宋江明求職記》中“被貧血”的遭遇。有句諺語叫“數據不會說謊”,但事實證明,白紙黑字的數據也會因為規則的孱弱而變成予取予奪的“兇器”。, a5 @! o5 C: U) f" y
從山西宋江明到四川的施欣、再到貴州的陳彬,“體檢”像一塊可以肆意涂鴉的白板,演繹出無盡可能。體檢裏有乾坤風雲,“宋江明”們不過是華麗麗的蓋頭,內裏的不堪在民間早有篤定的論斷。
% S2 e3 U# m5 D- h8 K 輿論壓力大一點,公平蛋糕就多一點——如此不靠譜的“曝光倒逼法”,怎能紓解公考中的“體檢危機”。宋江明是不幸的,某種語境而言,他又是幸運的。公眾更關心的是:那些層出不窮的“宋江明”,還能靠輿論的質疑而“原地復活”嗎?唯有可靠的制度,才能終結公招醜聞;唯有嚴明的法令,才能遏止權力貪欲。公職人員考錄,應該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找什麼“蘿卜”、挖什麼“坑”。不能總靠驚悚的絕望刺激公眾的憤懣,而應該有更可期待的制度設計,兜底秩序與公平。(鄧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