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美滙率之爭短兵相接 信報社評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9-30 12:06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7 v2 W& S9 l6 ?7 w" j
tvb now,tvbnow,bttvb& k# x  z' t: ~4 c# c
中美滙率之爭短兵相接  信報社評
. f  U/ c# g9 p5 N公仔箱論壇

  y9 n$ V0 S% V6 Z. C- K& g0 ~; t公仔箱論壇美國眾議院賦稅委員會上周通過《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讓商務部對「幣值低估」國家的出口
徵收特別關稅,以迫使人民幣升值,該法案在眾議院全院表決即將有結果。可以說,透過國內立法手段去迫使別國的貨幣升值,不僅「史無前例」,更會對國際經濟秩序的穩定帶來破壞性效果,亦使解決人民幣滙率問題偏離兩國理性磋商的途徑。
1 L- V" J: v( U- g
6 J8 z4 u: ~# y+ V% B& V
在溫家寶總理上周出席聯合國大會前後,美國政府已透過多種方式,不斷把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升級。本月十三日,商務部裁決,對中國無縫鋼管徵收高額反傾銷及反補貼稅;於國會就人民幣滙率問題舉行聽證期間,本月二十一日再對銅版紙作出「雙反」裁決,而賦稅委員會最終通過《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在在
6 @; z5 k( s; ^# k; o  X5.39.217.76展露了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強橫力度。tvb now,tvbnow,bttvb/ f0 ?8 B: p9 O  o
6 j! n& z6 [! H2 K" w6 ?
面對美國「咄咄相逼」,人民幣其實已展開新一輪升勢。九月二十一日,兌一美元的中間價報六點六九九七,創下自二○○五年七月滙改以來的新高,亦較六月十九日滙改重啟時升值了百分之一點八八,反映中國對美國的壓力已作出了退讓。然而,在貿易層面卻「不甘示弱」,實行反制。中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對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反制措施一出,美國商務部昨天又出招,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銅管徵收反傾銷稅,最高稅率達百分之六十一。可以看到,雙方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角力、在貿易壁壘上的攻防,已然愈演愈烈。
3 _8 E- M4 \% c; M8 C3 J! O

$ O: X; z# X3 r" j5.39.217.76有「歐羅之父」稱號的諾貝爾獎經濟學家蒙岱爾日前表示,美國國會向中國施壓,要求提高人民幣滙價,無助縮減兩國間的貿易差額。事實上,從二○○五到○○八年,中國開始讓人民幣升值,但貿易順差並沒有減少,反而擴大。主因在於中國貿易餘額,滙率並非主因,關鍵還在於其他因素,尤其是儲蓄率和投資率的結構。公仔箱論壇4 E1 q! a4 s" e. b: i+ ?

' p) E. m( J! n; l1 V按照美國的立法程序,《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即使在眾議院獲得全院通過,還須進入參議院的立法過程。由於國會中期選舉形勢尚未明朗,法案最終可能受阻。然而,美國透過立法保護國內產業,壓制中國進口,卻有先例可見。二○○五年七月,美國便通過《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修正案)》,掃除了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行反補貼法律的障礙,隨即於二○○六年對中國銅版紙啟動了反補貼調查,這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美國首次發起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並且很快採用更厲害的手法,即綜合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重威力,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同年便連續發起近十宗立案。
/ s. s! G& y* w. g  @5 Z5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5 Q8 G) x+ F9 \7 W. c
事實上,全球經濟失衡,離不開「全球化」的背景和作用。在分工和相對優勢的引導下,生產要素的集聚,也導致了生產基地的集中。珠三角「世界工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但這些出口的擴大,所積累的貿易順差,並非「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體現,只是低廉勞動力價格的結果而已。所謂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出增長,扣除了各種生產要素投入增長率後的剩餘,亦即一般所理解技術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 ~$ A$ B  u# R/ D# Vtvb now,tvbnow,bttvb

+ l6 V: p) h" _7 Dtvb now,tvbnow,bttvb如今中美貿易失衡和貨幣滙價摩擦,反映中國透過低勞動成本所得的貿易順差,無法持續,代價也太大,是時候改變增長結構,以國內需求代替國外需求,此舉既可改善國內勞動力的福利和所得收入,更勝於把消耗國內資源所得的財富,換來一大堆不斷貶值的美元資產儲備。可以說,美國透過立法,賦予商務部把「貨幣低估」行為視為出口補貼,進而對商品徵收反補貼稅,既展露了美國在解決人民幣滙率問題上單方面的「橫蠻性」,更反映了中國改變經濟增長結構的迫切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