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不為主流所書的現實 -- 關於糧食危機
, 描述: 周澄
在香港談糧食危機,的確有點超現實。很多人知道百物騰貴生計艱難,但在香港確實很難「餓死人」;08年當世界另一端有成千上萬人因為糧價高漲而暴動,政府立即說中央會保證港澳的大米供應,恐怕又是另一個「香港唔靠大陸早就玩完」的佐證。不過更加超現實的可能是,幾個月前為茉莉花革命鼓動者,可能轉身就跑去投資農產品基金的行列;殊不知這些交易隨時遙距決定一些貧窮家庭能否溫飽。
4 j: `% d2 t0 `$ \( I, p$ L6 g* z8 Y
4 M9 g) U5 i; |2 b3 j {tvb now,tvbnow,bttvb「改革」令農業潰敗
- c+ g4 K5 i3 `tvb now,tvbnow,bttvb傳統經濟學常識會告訴我們,炒賣行為頂多刺激短期價格增幅,不會長期影響價格;亦說農產品期貨買賣存在了超過一世紀,如何有效地平衡交易風險。因此,今天炒賣行為對價格的影響有多大,即使是國際專家都各執一詞,但過去十年的全球市場發展,以億計的熱錢以數十倍升幅流入這類基金,很難不說是重大幫兇。石油價格也會直接帶動糧價,加上氣候災害愈來愈多,又會引起某些國家的恐慌性管制,農產品市場尤見波動。但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主流報章很少將投機行為表述成糧價升幅的短期因素,箇中原因固然千絲萬縷。而且,不像股票、地產和其他天然資源的市場參與者,最受糧價影響的一群是無法提出異議的。
1 ]$ e. V1 D. ~: ]& J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k+ Q5 w/ J那麼長期因素呢?最容易歸咎當然是供求失衡(因為中國和印度的新興中產食窮全世界囉!)和生化燃料。在以農立國的亞洲國家中,台灣和南韓均透過土地改革成功轉型,何以菲律賓這個與日本同為亞洲現代化先鋒又會長期滯後?「鬼叫你貪污腐敗咩」——歷史卻從不如此簡單。歷代領導人缺乏政治意志、不願得失地方豪強,固然是土地改革失敗的主因。但更關鍵的,是80年代初起,世銀與IMF在近百個發展中國家推動農業政策的「結構性調整」。這「調整」促使菲律賓削減補貼與管理職權、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最終令其農業生產潰敗,而債務負擔也令政府更難為本土農主融資等財政支持。結果,明明是大米輸出國,90年代卻逆轉為依賴入口;大批農民湧進城市貧民窟,土地變成了跨國資本的後花園。如此美其名的市場主導「改革」,最終令這些國家更無力應對糧食問題,以拉美和非洲國家在08年糧食危機首當其衝。而同年,世銀才在某委託評估報告首次承認改革失敗。有時想到這裏,會突然體會為何有人覺得「結束一黨專政」不現實。因為你必得承認,正因如此,阿爺有自己的玩法——雖然同樣犧牲了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