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電/清明節臨近,與生命相關話題趨熱。一篇講述臨終患者感受如何、家人應如何照護的文章在社交網絡熱傳。“發達國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臨終關懷,我們的老人卻只有1%享受到”的說法,更挑動人們的神經。生命的最後一程,應當在家裡、養老院,還是醫院的病床上度過?
8 x% N: u( W' f' _( j% T9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R& ~/ @! u6 }/ z+ E8 i/ @$ g公仔箱論壇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平靜而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我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超過30%。這意味著,“臨終關懷”的需求量將不斷擴大。調查顯示,上海近年每年腫瘤死亡3.6萬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給予止痛、心理安撫等“舒緩療護”及臨終關懷。上海如此,其它地方也相差無幾。
! l+ w' x O. B" K( |) T$ X- `! E/ v0 C" S3 V& Z( _
“臨終關懷”的目的既不是治療疾病或延長壽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過消除或減輕病痛與其他生理症狀、預防並發症等姑息治療來提高臨終者的生命質量,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使其平靜地面對死亡。換言之,就是讓生命有尊嚴謝幕。因此,不用糾結於在家、在養老院,還是在醫院裡離世,能讓患者“無憾、無懼、無痛”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這才是臨終關懷的終極目標。 公仔箱論壇3 M; }& N6 B) G% m
0 O( i8 T) u0 M" h" wtvb now,tvbnow,bttvb 誰來關懷“臨終關懷”?首先,需要死亡教育。資料顯示,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死亡教育的課程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進入中小學。而在國內,類似的課程還停留在醫學院的選修課中。正是因為缺乏這種教育,死亡才無法“脫敏”,這也導致“臨終關懷”不被重視,很難得到發展;其次,需要轉變死亡觀念。當明確進入無治療意義的臨終期,完善的生活護理、心理疏導、疼痛護理等,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可許多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多作無效的搶救,最終導致患者在冰冷的儀器中過世;再次,“臨終關懷”需要國家增加投入,一方面需要發展擁有專業技巧的團隊;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增加“臨終關懷”的地點,比如醫院或養老院。現在許多醫院沒有臨終關懷,這既受條件限制,又受利益驅使。而現在醫院的“臨終關懷”資源缺乏,很難滿足“臨終關懷”需要。2010年的南京,一名網友發帖尋找臨終關懷醫院。原因是家裡老人患有癌症,在沒有後續治療手段的情況下,各個醫院均不肯收治。這主要是因為醫院對“臨終關懷”排斥。
2 {3 Q2 C* [' Z& e5.39.217.76
4 g% T5 }) k( \3 s) z& d 離世之前,絕大多數人都需要有人陪伴,有人關懷,才能走得更平穩、更安詳,才會有尊嚴的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