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仇恨不會是美學”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 p- q: c- Q$ U6 g2 u$ Z5 N
公仔箱論壇6 v7 o+ E ?% Y A
仇恨不僅不會是一種美學,也不會給人們帶來自由。仇恨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深淵,最終不能自我解放。更可悲的,當這些仇恨者不寄望從彼此的寬容來救贖,而是讓更多的仇恨站在自己這一邊時,他們把自己的仇恨傳染給他人,讓整個社會難以救贖。 ! X) f* a: h* _8 e& q
5.39.217.768 H- ]/ G% i% J) d$ t% {3 M
某家媒體的社論〈慈湖謁陵的暴力美學〉,正是這種將仇恨視為最高訴求的文字展現。文字放在報紙最重要的位置,正如同一幅畫放在展覽廳最矚目的地方,它想傳達的是,“仇恨”是他們鑒賞美學的角度,所謂的“尊重、包容、慈悲”都最好丟進角落的垃圾筒。 5.39.217.76; P8 J7 X8 G, l5 ]; c
3 Y+ W% P- H1 \8 w
中華文化重視慎終追遠。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其實不僅是祭祀品,連高掛的所有牌位其實均只是法相而已,重要的是一顆慎終追遠的心。也就是這顆心,我們會在世界各地遙祭黃帝,在忠烈祠緬懷義士,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或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前點一柱香。就是這一顆慎終追遠的心,得以維繫我們社會良善價值的禮。 1 I. f- Z8 t/ \! V# j5 a) a6 Y4 ?* t
公仔箱論壇3 Z4 D+ `( ?* q* G& ^
虔誠的基督徒、佛教徒在用膳以前,總是會合掌感恩。人們感恩的不是上帝或佛祖為他燒飯煮菜,而是此時此刻要多少的因緣具足而致。沒有風調雨順,沒有農夫的辛勤工作,沒有商人的運送,沒有家人的燒煮,沒有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有親友的相伴,怎麼能享有如此的一頓餐食。就是這種感恩的心,讓我們的社會有了溫度。 4 `5 Y( x( ?9 l) I7 H
' k1 r% R; _; s- m7 [ 黃帝是誰並不重要,甚至有沒有黃帝也不重要,但是我們總不會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感念我們黃皮膚黑髮的祖先,並不表示我們在其他民族祭祀其先祖時就會嘲諷輕視,“祭黃陵”有必要如此撻伐嗎?蔣介石、蔣經國的歷史功過自有後人評述,但是當他的信仰者、追隨者願在他的祭日前往其百年安葬之地,鞠三個躬,有必要如此口誅筆伐嗎?
& L- X( B5 Y4 k2 j/ E N! e: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Z, X8 _& ?$ _& k' H- v
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與赤子之心,但是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立場及仇恨所蒙蔽。不要再以“面對二二八,再多的鞠躬道歉都不夠;面對兩蔣,一個鞠躬都是不義且多餘”的心態來處理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 公仔箱論壇& b9 j2 `+ v9 h& f8 T
5.39.217.768 i& h7 @. |6 h* Q3 s4 P# V
〈慈湖謁陵的暴力美學〉這篇社論反映出的是:一群人希望台灣能夠徹底的“去中國化”,因此,他們不願意看到任何“祭黃陵”的活動;這一群人也希望台灣能夠“去中華民國化”,但是在國際政治不容許,自己又無力搞台獨的情形下,只得採行“去1988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化”,因此,他們不僅要徹底否定兩蔣時期對台灣的貢獻,還要完全地醜化、妖魔化這兩個人以及他們曾經所屬的政權。 1 x* B! L" y# o4 ]7 [: I0 p
) B9 j5 o1 P2 q+ o, F4 m
這一種帶著仇恨的“分別心”正在侵蝕台灣的社會,它讓台灣社會忘掉了什麼是“尊重”,什麼是“包容”,什麼是“慈悲”。他們的“仇恨心”在不停地告訴社會,只有他們的“正義”才是正義,其他人都是塗脂擦粉的不義。這一群人,已失去慎終追遠應有的“禮”,也喪失了“吃果子拜樹頭”應有的“感恩”,他們只有自己與仇恨。
+ V) B/ H8 f/ u! [, s* M" e公仔箱論壇/ {6 m( d/ k' V3 ?0 V* f
這一群人從來不曾告訴民眾,他們仇恨的“分別心”會給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代價有多大?台灣真的可以“去中國化”嗎?真的可以“去中華民國化”嗎?真的可以“去兩蔣化”嗎?或許有些人認為可以,並為未來畫了一幅他們認為是美景的圖畫,但是,仇恨顏料交織的作品不會美麗,尊重與包容才是台灣需要的美學。 |